經營60年上環雜貨店堅持賣港式情懷 子承父業朱老闆:客人開心就是我的開心【有片】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9/04/04 19:41

分享:

分享:

60车老雜貨舖朱榮記,屹立上環一個甲子,見證了水坑口街的變遷。

位於上環的朱榮記,1959年營業,至今已有60年歷史。店舖門外門內都放滿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款式相當多。懷舊物品例如豬仔膠錢罌、雞公碗、竹椅竹籃等,在這裏都找得到。走一趟香港舊時光文化之旅,由水坑口街開始。

去片聽店舖故事:

朱耀昌是朱榮記的第二代老闆,小時候每天放學做完功課,就跟兄弟姊妹一起,到店舖幫忙。「可說只是玩耍的,小時候幫得了多少?但潛移默化之下,我們開始慢慢學懂貨品的知識,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學,因為我們聽到父母說如何教人開鍋、用砧板等,貨品知識就從我們的生活開始。」

一條街就是一個小社區

以前朱榮記前舖後居,朱老闆1星期7天都會在店舖,他指店舖既是學習又是遊戲的地方,亦能跟左鄰後里打成一片,水坑口街儼如一個小社區,「街頭街尾的人都互相認識,記得街口有賣鞋的、橫街是剪髮的,我們全家都在那裏剪頭髮。」有林林總總的店舖和小販,很熱鬧。

整條街包羅萬有,我們互相都很熟悉,這條街連結了不同家庭。

惟數十年間,熟悉的水坑口街已變得陌生,很多維持10數年的老店都已不在,換來的是不少只做1、2年就結業的店舖,變化太快。「因為加租或環境因素,他們很快就結業了。不像以前,我們認識的不止是店舖的老闆,還有他的家庭或員工。」

對朱老闆而言,店內最有價值的物品是紅膠豬錢罌,因為代表了當年香港人的刻苦耐勞,還有他童年一點一滴儲蓄的回憶。(黃建輝攝)

朱榮記盛載的不止回憶,更有香港的文化與生活智慧。本來無意做雜貨店的朱老闆,在父母退休後決定接手,延續店舖的獨有價值。「我從小看到店舖幫助了很多人,如果要關門的話,實在很可惜,可能有很多人想買(某些東西)但買不到,傳統留下來的經驗也會消失。」一接手,就做了20多年。

我不再想朱榮記是一間普通的雜貨店,而是有它的特色的地方。要讓人知道朱榮記有它的價值,還有助人之處。

貨品數量繁多,朱老闆也瞭如指掌。問他貨品的功用和使用方法,他都能一一清晰介紹,並指出其擺位。有時客人未必清楚自己想買的是甚麼,但只能形容預想中的功用,朱老闆便會耐心地解釋並提供建議。

朱老闆稱:「最重要的是雙方的交流,這跟到超市或連鎖店不同,連鎖店只是買賣,沒人介紹或告訴哪些貨品較合適,這就是朱榮記的獨特之處。」

由小販到鐵皮屋再到正式店舖,朱老闆的父親一直為店舖盡心盡力,作為兒子不想浪費父親的心血,故決定接手。(黃建輝攝)

由客人一進門講述貨品開始,朱老闆就思考他想要甚麼,有甚麼是最適合他的,盡力幫忙。

做生意不只是一買一賣,因過程得到的滿足感,還有與客人建立的關係,是朱老闆最大的推動力。他坦言最大的快樂在於過程,當介紹完一樣貨品,能解決客人的需要,之後再回來購買,那種滿足感更大。「一般做生意,商人當然想賺錢,但我的快樂在於,我的貨品能幫助別人。」

有從小在上環長大的中年女士,至今仍在朱榮記購買生活所需,也有顧客因朋友介紹,從其他地區遠道而來。每個相信朱榮記的貨品質素,還有認同朱榮記的客人,都令朱老闆十分難忘。

朱老闆憶述:「有位女士說:『你們朱榮記我很放心,賣的東西都很有用。我買東西要買好的,所以要來朱榮記買。』好窩心的,因為他們承認我們貨品的品質,即是我們有代表性、有存在價值。我們這間店舖正正代表了香港,這50、60年來的一些貨品。」

近年有不少遊客幕名而來,朱老闆指台灣客人愛買雞公碗,而韓國客人必定會買湖水藍色系的碗碟,各有心頭好。(黃耀輝攝)

VR短片記錄老店精神

時代巨輪不斷向前推進,不少老店已成為歷史。有3位有心人成立了「Project: WE'RE」,於2018年9月開始,用半年的時間走遍港九新界尋找老店,用VR技術為他們製作影片,至今已拍攝了超過30間,手作、食品、剪髮舖都有,朱榮記亦是其中一間。

「Project: WE'RE」計劃負責人Sonia希望,將老店的精神傳承至下一代。(黃耀輝攝)

使用VR技術,不只能令觀眾有親歷其境的感覺,對於店家,亦是一份非常實在的禮物。影片內不只展出店舖面貌,還可按貨品閱讀其簡介,還有老闆的訪問短片,好讓傳統文化得以源遠流傳。

「Project: WE'RE」的其中一位負責人Sonia表示:「老店是一個典型香港值得保留的例子,裏面有很多人、事或者經營智慧。我們希望每一個香港老店的店主收到這份禮物時,能將他們的精神傳承至下一代。」

計劃希望大眾非結束時才草草「打卡」,並藉是次紀錄,找一些有心承傳老店手藝的人。不論未來老店將剩下多少,也不是Game Over,而可to be continued,一直被世人記得。有興趣者可瀏覽Facebook專頁:F8Fund

按以下連結嘗試VR體驗(朱榮記)

撰文 : 吳霆俊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