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推3院舍外展服務 料5萬名私院院友受惠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4/10 00:00

分享:

分享:

社署近月推出3個院舍外展服務計劃,包括提供外展醫生定期到診服務,首3個月已有2.8萬人次受惠。(陳偉英攝)

私人院舍長者或殘疾院友如需就醫等服務,家屬往往出錢又耗時。社署推出3個院舍外展服務計劃,包括提供外展醫生定期到診服務,首3個月已有2.8萬人次受惠,有院舍指可減輕家屬負擔,同時舒緩院舍人手緊張情況。署方合共每年額外需投放逾5億元,料約有5萬名院友受惠。

社署去年10月推出院舍外展醫生到診服務,委託非政府機構安排醫生,定期到訪所有私營及自負盈虧的安老、殘疾院舍,提供偶發性疾病治療、身體檢查等,同時亦為院舍員工提供訓練;計劃開展首3個月,已錄得2.8萬人次使用服務,料每年額外開支2.38億元。

社署總社會工作主任(牌照及規管)3梁綺莉表示,政府期望計劃可減少長者輪候醫療服務的時間,並減輕公營醫療負擔。她指,全港約有600間私營和自負盈虧安老院舍,及82間私營殘疾院舍,料服務分別讓4.5萬長者及4000名殘疾人士受惠,社署會按院舍數目、床位數目和地域因素向各機構撥款。

九龍樂善堂負責於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營辦服務,總幹事劉愛詩表示,該兩區共有124間私營、自負盈虧安老院和殘疾院舍,機構須為約1萬人提供服務。截至上周,機構已為約7000人提供到診服務,有15978使用人次。

她指出,九龍樂善堂的醫療團隊有24名註冊醫生,每周可到訪院舍2次,至流感高峰期可增至3次,而機構亦自設藥房,能夠即日把藥物送抵院舍;其他服務則包括每年最少為院友做1次身體檢查、每半年做1次約束品檢視,及向院舍員工講解各種傳染病的預防和隔離工作。

另外,社署分別在2月中及3月起推行「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試驗計劃和「私營殘疾人士專業外展服務試驗計劃」,每年額外開支分別為2.19億及6000萬元。社署委託非政府機構提供社工、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言語治療服務,以支援院友的社交及康復需要。

社署亦推行兩個外展專業服務計劃,委託非政府機構提供社工、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言語治療服務。(陳偉英攝)

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的私營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由聖公會福利協會負責,其助理總幹事李美玲表示,他們接受院舍轉介或由家屬自行申請服務,機構會安排專業人員評估長者情況,再決定其康復的方案,如單對單還是小組訓練、訓練節數等。她稱,機構至今已經接觸超過100名長者,亦接受了逾400宗轉介個案,正在安排評估。

她強調團隊各專業人員不會「各有各做」,而是提供多元服務,例如若言語治療師發現長者吞嚥困難是由其他原因引致,也會轉介予團隊中的物理治療師跟進。至於社工服務,她們亦正在聯繫不同學校和義工團隊,安排更多探訪和節日活動,滿足長者的社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