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玩具店迫爆停收二手玩具 店主:小朋友幸福非用玩具來計算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4/10 18:57

最後更新: 2019/11/25 17:29

分享:

分享:

社企「再生玩具店」專收集市民捐出的二手玩具,近日收到的玩具數量非常多。

80後註冊社工黎俊業(Paul)在2017年初,開始推動再生玩具,創辦社企「再生玩具店」,收集市民捐出的二手玩具,在社區舉辦活動,讓市民「一換一」找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又可以將二手玩具循環再用。Paul在兩年間收集了近萬件二手玩具,近日接受電視採訪後,更多家長捐出二手玩具,數量已超出玩具店負荷,Paul已呼籲停收,並希望市民反思,為何出現玩具「泛濫」的情況。

Paul指玩具店在首年收集到約3000件二手玩具,去年已陪增至6000件。他們會將玩具簡單清潔,部份會以「一換一」方式作「配置」,亦有放在市集以半價出售,收益作玩具店營運費,部份玩具則「拆散」做成零件,用以教導小朋友自製玩具。

3月尾阿Paul接受電視台訪問後,就收到數十袋由市民捐出的二手玩具,已超出玩具店的容量,他指有些家庭甚至一次過捐出3、4袋二手玩具,可見現時玩具「泛濫」的情況非常嚴重:

其實大家是否要反思一下,為何有這個龐大數量的玩具!

Paul不違言現時本港社會太過富庶,又溺寵小朋友,他們太容易得到長輩或朋友獲贈玩具,令小朋友不太愛惜玩具,有小朋友即使被沒收價值數千元的電子玩具,亦不覺可惜,

他們會說沒有所謂,被取走玩具,家人會再買過,口氣非常大!

反之不少基層小朋友卻缺乏玩具,向父母「扭計」,並將擁有玩具多寥作快樂指標,Paul認為想法「扭曲」,

小朋友的快樂與幸福,並非可用玩具來計算!

另外,Paul認為現時家長工作非常繁忙,即使有休息時間都需處理事務,甚至有些家長只顧「玩電話」,為令小朋友乖巧易於照顧,會以買玩具作交換條件,令小朋友堆積愈來愈多玩具,親子之間的隔膜亦愈來愈遠,這亦反映家長缺乏耐性,並不懂拒絕小朋友。

Paul表示,玩具並非必須品,若小朋友覺得悶,家長可抽時間與子女互動,如以卡片製作玩具,打破隔膜,

好多家長都不著重子女讀書以外的技能,很多事情都不放手讓小朋友做,擔心他們受傷,卻阻礙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