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倡效法獅城增海外醫生比例 醫委會成員:太過天真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4/10 20:31

最後更新: 2019/05/08 14:07

分享:

分享:

團結香港基金會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圖中)建議本港,參考新加坡做法,增加海外醫生的比例。(黃建輝攝)

醫委會上周否決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要求方案,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報告,建議參考新加坡做法,讓於本港公營機構工作一定年期的有限度註冊海外醫生,在無需考畢「執業資格試」便可成為正式註冊醫生,以提高海外醫生在港執業的彈性。

然而,醫委會業外委員、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形容建議「天真」;他表示正草擬新方案,希望可在下月醫委會例會上,再度討論及表決。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指出,2008年新加坡每1,000名人口相對的醫生數目為1.62,比同期香港的1.76、少0.14;但10年後至2017年,新加坡比例已升至2.39,反觀香港只有1.93,他表示,新加坡的人口與醫生比例上升,原因是新加坡容許有限度執業的海外醫生,以考試外的途徑成為正式註冊醫生,2017年的數字顯示,新加坡有近4成醫生為海外醫生。

現時經有限度註冊來港執業的醫生,必須通過執業試才可獲正式註冊。基金會建議,讓已在本港公營機構執業達指定年數的海外醫生,可「免試」晉升至正式註冊醫生,為了保障醫生質素,當局應考慮列明有限度註冊醫生的晉升資格,建議在QS世界大學排名、以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同時排行首50位的醫學院畢業醫生就可「免試」,直接晉升為正式註冊醫生。

然而,醫委會業外委員林志釉形容建議「天真」,認為就算此方法能引入大量醫生,亦不能確保他們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後,會留任於公營醫療體系,他又指出,新加坡法定語言為英語,更容易吸引海外醫生,不能直接比較。

另一醫委會成員林哲玄醫生表示,建議中有4點令人憂慮,包括該等有限度註冊醫生,是否透過工作表現作評核、評核標準為何?是否只由部門主管評核?過程中能否保持客觀?最重要是,該等醫生透過專科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後,或轉任全科醫生,但評核過程卻只測量醫生專科能力,難保其全科執業能力。

因應醫委會上周否決放寬海外醫生實習要求方案,林志釉表示,正草擬新方案,希望可在下月例會再討論及表決;而林哲玄則表明,他個人贊成任何重啟討論的可能。二人均認為重啟討論的機會很大。

香港及新加坡「有限度注冊海外醫生」不經考試下待遇比較
  香港 新加坡
最終可獲取正式注冊途徑 X
不需保持海外醫療關構註冊 X
不限於特定機構執業 X

資料來源:團結香港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