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揭日本餐廳淡水虹鱒扮三文魚 生吃淡水魚易感染寄生蟲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4/15 10:22

最後更新: 2019/04/15 13:07

分享:

分享:

消委會發現有餐廳以虹鱒當作三文魚售賣。

消委會檢測市面50款三文魚和吞拿魚刺身,包括31個三文魚樣本,結果發現日本餐廳「稻庭養助」的三文魚樣本,實為淡水魚虹鱒。內地淡水虹鱒扮三文魚近年掀風波,專家警告生吃淡水魚蝦易感染寄生蟲,即使是真正的三文魚,也並非全部都適合生吃。

三文魚染寄生蟲事件近年各地頻生,本港公院在15年內發現9宗刺猬絛蟲(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寄生體內的個案,大部分病因不明,但風險之一是食用淡水魚生。

消委會指,位於紅磡黃埔的「稻庭養助」出售有關三文魚樣本時,餐牌標示為「銀三文魚」,當職員購買樣本時,已表明要求購買三文魚,惟檢測後鑒定該樣本為虹鱒。

淡水虹鱒與三文魚外貌相若,幾可亂真,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教授梁美儀指,虹鱒與三文魚同屬「鮭科」,但虹鱒大部分時間於淡水河流及湖泊生活,而兩歲至成年的三文魚則主要在海洋生活。

從事海鮮批發及零售的「漁花海鮮批發」負責人阿花早前接受TOPick訪問指,虹鱒體型較小,一條約重4至5公斤,肉色偏紅,口感較實、味道亦較淡,且脂肪紋路幼細;不同於至少重10多公斤的三文魚,三文魚呈橙色肉身,肉身較滑,脂肪含量較多。

「稻庭養助」回應指,涉事魚肉由一位日本養殖三文魚廠家從日本帶來作試用及推廣。公司曾查看該魚肉包裝上,印有「日本青森縣海灣養殖三文魚柳」的標籤,因而認為是三文魚,並已向消委會提供由日本養殖場提供的產地證明書。該公司又稱,以後不會入口及販售無認可證明的魚類,強調無意欺騙食客。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表示,由於今次測試的魚生樣本不多,故難以評論發現有寄生蟲的檢測結果是否屬嚴重,她又指,甲基汞對胎兒及小朋友腦神經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有潛在風險,因此若婦女計劃懷孕,便應最少在懷孕前一年,避免進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以免在成功懷孕後,對胎兒有壞影響。譚說,過量攝入甲基汞,亦有機會影響成人視力、聽覺、肌肉協調及記憶力等等。

不少市民以為將魚生沾上芥末、鹽水、檸檬汁等醬料,可有效殺滅魚生內的細菌。但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強調,這些做法均屬謬誤,並不可靠,因魚生與醬汁接觸的時間短暫,只是可添加進食時的口感。她亦提醒市民將魚生外賣回家後,宜盡快食用,最好不應留待翌日才進食。

消委會已將有關結果通知香港海關,海關表示已接獲相關的檢測報告,並會根據其魚肉刺身的品種鑒定結果作出跟進,亦會諮詢魚類專家的意見,如發現有關的聲稱抵觸《商品說明條例》,會採取執法行動。

海關指,需要考慮個別事件的實際情況及相關證據,才能判斷該個案是否有抵觸《條例》。根據《條例》,商戶就有關貨品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達關鍵程度的陳述,可構成虛假商品說明的罪行。違反《條例》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及監禁5年。

更多消委會檢測結果【按此即看】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