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孩子一定是破壞王? 精神科醫生︰他們也想達到社會期望

親子

發布時間: 2019/04/17 12:08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30

分享:

分享:

林家文醫生表示,不少人以為ADHD小朋友是破壞王,其實他們也很想達到社會對「乖巧」的標準。

就讀初小的浩仔(化名)第一次與醫生見面時,是在診症室的門外。當時,他跪坐在膠椅上,臀部壓住自己的小腿,看來不太舒服。醫生向家長了解後,才知道浩仔之所以坐姿奇特,是因為他要壓住雙腿,讓自己無法四處走動。

家長亦向醫生反映,浩仔經常丟三落四,忘記功課、丟失東西,即使帶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遠行,也會忘掉帶走。為了訓練浩仔的記性,家長拒絕幫他「執手尾」,但過了一段時日,他的記性並無好轉,倒是遺失了不少心愛的物品。

醫生後來為浩仔進行評估,查看了他的功課,以及聽取老師和家人提供的資料,發現他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都切合ADHD(過度活躍或專注力不足)的徵狀,例如難以集中、自我管理能力弱、活動量過多等。

浩仔的個案破解了兩個關於ADHD的迷思。第一,許多人以為ADHD小朋友是破壞王、不聽話、特別「曳」,但事實上,ADHD小朋友也很想達到社會對「乖巧」的標準,正如浩仔壓著雙腳,就是為了令自己乖乖坐好。

第二,不少家長以為不為孩子善後,留下深刻的教訓,就是正確的教導方法。雖然記性、專注力可透過行為訓練有所改善,但必須先考慮小朋友的能力,即使有所教訓,孩子的能力亦未必足以達到家長的期望;就如浩仔的情況,即使他明白丟失心愛玩具的後果,也不是故意「左耳入,右耳出」,可是他始終記性不足,於是仍會不斷丟失東西。

小朋友疑似患ADHD,作為家長,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呢?首先家長要明白,ADHD是一種與腦神經發展相關的疾病,目前已有證據顯示,ADHD患者的大腦至少有兩種傳遞物質,以及四個腦部區域的信息傳遞出現問題,令孩子較難達到社會一般的期望。因此,他們需要適當的幫助和治療,責罰與教訓並非有效的方法。

如懷疑小朋友患ADHD,可先帶孩子接受評估,在香港,母嬰健康院、兒童評估中心、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等都可提供評估。若孩子確診ADHD,醫生會按個別情況處方藥物,促進小朋友的腦神經傳遞,職業治療師則會提供行為訓練,並輔導家長調校管教方式,最終目的,是提高孩子的集中力與自我控制能力,同時減低活動量。

撰文 : 林家文 港怡醫院精神科名譽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