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蓮6級地震早有先兆 深海地震魚連續多天大量湧現被捕獲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9/04/19 11:33

分享:

分享:

「地震魚」在台灣花蓮6級地震前連續多天湧現。

台灣花蓮地區於4月18日下午1時01分發生黎克特制6.1級地震,部分地區強度達7級,震央深度僅20公里,全台有震感。一直有指動物具備預測自然災害的能力,被稱為「地震魚」的深海皇帶魚在發生花蓮6級地震前,已有漁民連續多天捕獲牠,有餐館老闆更大批買入「地震魚」。

據台灣傳媒報道,台灣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4月18日的台灣花蓮6.1地震能量相當於0.7顆原子彈,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跟歐亞大陸板塊擠壓交界之處,每年應該釋放8顆原子彈的能量,2017年至今台灣地震不多,估計還有13.3顆原子彈的能量等待釋放,地震或會頻生。

在花蓮6級地震發生前約一星期,基隆、宜蘭漁港內卻出現大量「地震魚」, 漁夫們幾乎每天都能捕獲7、8隻,以前久久才出現一隻,而一直有指每當牠出現就將會發生地震。

「地震魚」的學名為皇帶魚(Regalecus glesne),體長最高可達11公尺,普遍長約3公尺,本身是棲息在200公尺至1000公尺的深海水域,平時捕獲的紀錄極少,有日本漁民稱牠為「龍宮使者」,像在日本311大地震曾現20條。

台灣新竹誠食館誠善食堂老闆大量購入地震魚入饌。(圖片來源︰誠食館 善食堂 facebook)

台灣新竹誠食館誠善食堂老闆徐漢治在餐廳facebook專頁刊出多張地震魚的相片,他常到宜蘭基隆等地採購新鮮漁獲,近日大量購入到地震魚,表示地震魚可說是遇不可求,久久才能捕獲一隻,平時一看到就必定購入,近日就多次買入地震魚,屬極不尋常。他所購入的地震魚平均每條長度有成年男士的身高,而其中一條更需要兩名成年男士才抬得起。

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動物學講師Rachel Grant認為,皇帶魚可能確實有感知天災的能力,因為在地震前夕,地殼岩石會釋放帶電粒子,引發一系列化學反應,使動物生活環境受到改變,被迫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