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首個鯨豚展覽 影像解剖分析擱淺鯨豚致命原因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4/26 18:51

分享:

分享:

中華白海豚骨骼標本。(陳國峰攝)

香港近年不時發生鯨豚擱淺的個案,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科學館合辦本港首個以鯨豚為題的公眾展覽,今(26日)起至5月29日舉行,展品包括在香港擱淺的中華白海豚及江豚骨骼標本,並以影像解剖和傳統解剖技術探討香港鯨豚所面對的威脅,從而培育公眾對大自然的同理心。

「鯨豚法醫︰同你『港』鯨豚」展覽展示了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轄下的鯨豚影像解剖研究小組的工作成果,包括其所製作的鯨豚骨骼標本,以及運用影像解剖和傳統解剖技術,探討香港鯨豚所面對的威脅。公眾亦可透過展覽了解對在香港擱淺鯨豚作的調查工作,並認識影像解剖技術對調查工作的重要性及其運用。

3D打印角島鯨骨骼標本。(陳國峰攝)

全球首個在香港成立的鯨豚影像解剖研究小組,工作包括為擱淺的鯨豚進行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等影像解剖,從而對屍體內部情況作立體記錄,以分析鯨豚病變及致命原因,數據可以永久儲存。如有需要,研究小組亦會對鯨豚屍體進行立體掃描,記錄其大小、體積及質地等表面情況。資料能用作製成合乎真實比例的立體模型,可作後期測量之用,有助研究鯨豚生態。

展覽亦會展出由城大學生製作的手機應用程式及虛擬實境遊戲,介紹分辨鯨豚品種的方法和牠們在香港水域所面對的威脅。展覽同時舉辦講座和工作坊,講解影像解剖、三維成像技術及海洋健康一體化的理念。

江豚骨骼標本。(陳國峰攝)

城大副校長(發展及對外關係)李國安今(26日)在開幕禮上表示,大學透過虛擬實境及影像解剖技術,展示鯨豚在香港水域遇到的問題,從而培育公眾對大自然的同理心,讓人們審視生活習慣,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同時推動下一代關心海洋世界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