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黃偉綸:本港填海規模克制

政治

發布時間: 2019/04/27 13:20

最後更新: 2019/11/29 22:07

分享:

分享:

立法會舉行第二次的明日大嶼前期研究公聽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目前港府難以騰出土地安置棕地作業,且填海工程的可控性較高,故發展棕地不會比填海快。(資料圖片)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形容,本港的填海規模克制,只佔全港土地總面積約6%,明日大嶼願景落實後亦只增加至7%,相比其他鄰近沿海地區,例如新加坡和澳門,本港已平衡可持續發展原則。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早舉行第二次的明日大嶼前期研究公聽會,黃偉綸表示,政府需要多管齊下發展土地,認為「遠水」和「近水」同樣需要。他提及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等新發展區已處理約540公頃棕地,又指目前港府難以騰出土地安置棕地作業,而且在進行工程時,填海的可控性較高,因此填海與發展棕地的時間相若,發展棕地不會比填海快。

黃會上亦強調,部份閒置土地零散細碎,未必能夠承載高密度的房屋發展。

有出席公聽會的長洲居民批評,政府的前期研究包涵在長洲以南填海及興建人工島,但從未諮詢居民,然而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14年發表的研究,已表明長洲以南填海對中部水域的水質及水流,會造成潛在影響。可是,亦有出席的大嶼山居民認為,面對房屋供應短缺問題,源於港府過去停建居屋,故當局不應重蹈覆轍,須填海增闢土地建屋。

規劃師學會代表陳劍安會上表示,支持盡早開展人工島可行性研究工作,但建議當局成立督導委員會,監督整個研究工作,並且確定人工島的城市功能角色,才能制定基本的用地規劃及技術評估工作。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組織幹事黃嘉浚認為,政府推銷填海造地,說是為了解決劏房問題,增加公營房屋數目,但填海造地是「遠水」,不能回應劏房戶急切上樓的訴求。他批評本港很多土地未被善用,且高地價政策亦加劇土地短缺問題。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