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母親患病立志成醫生 23歲錫克教徒考入中大守護公院病人:願終生幫人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5/08 18:36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8

分享:

分享:

23歲的錫克教徒考入中大醫學院,明年將進入公院醫治病人。

以頭巾帽整齊包裹長髮的23歲錫克教徒Sukhdeep Singh,兒時眼見媽媽受頑症困擾卻無力變改,立志長大後定要行醫助人,發力苦讀考入中大醫學院,為將來醫好病人勤練中文。眼下公院水深火熱,明年勢成本港首個受洗錫克教徒醫生的Sukhdeep誓言留守公院,受訓成外科專科醫生。

Sukhdeep Singh形容錫克教徒助人為樂,能當上醫生一直救人,沒有其他渴求。(陳永康攝)

被歧視太多 嘆已習以為常

我相信我一雙手是要直接幫人!

早前陪親人到公營醫院求診的Sukhdeep,聽到身旁老病人連番說「咖喱、咖喱!」,幾乎失笑,「若我講我是醫科生,你大概會鞠躬吧?」

本港錫克人(Sikhs)主要源自印度,7月將升讀中大醫科最後一年的Sukhdeep受訪前開宗明義,其社群過去已有人從港大畢業、在港行醫,惟他們沒按錫克教義戴頭巾帽或彎刀(Kirpan),沒有受洗。

「人們整天瞪住你,其實真的很困擾。」蓄起長鬍子令外表專業整潔的Sukhdeep形容,坐車時沒人肯坐身旁屬等閒,「(歧視)多到一個你已太習以為常的地步。」

他指,本港錫克人不再守教規的原因不一而足,有人不再信教,有人被愛侶投訴,「又或者他們想升職,覺得妨礙職場發展。」

這個第三代錫克港人幼年主動要求蓄髮,2016年底受洗,須遵守更多教規,信仰反而隨習醫更堅定:

當錫克教徒本身正是要幫人,做醫生可終生幫人,還能求甚麼?

他憶述,母親曾患婦科病,才約12歲的他只能眼睜睜看着她健康大幅變差,繼而留院,

那時起我就知道將來要讀醫,好讓其他人不用感覺差劣,也不會無助。

Sukhdeep Singh小時候已愛畫醫生,約1年前起習油畫,促成他學醫的媽媽亦成筆下人物。(受訪者提供圖片)

自信有能力 苦讀IB奪佳績

Sukhdeep跟弟弟皆是國際學校畢業,但家境不算富裕,任紀律部隊、銀行行政助理的父母只能勉強負擔學費,「根本沒餘錢補習,所以從小到大我都是自學。」他曾因追逐曲棍球港隊夢,致英國會考GCSE只得平平無奇的1A*、6A,反思後深感未竭全力,終於在45分滿分的國際預科文憑課程(IB),一舉拿下42分。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問『你究竟怎做到?』我回說我信自己,我知我有能力。

從院長陳家亮到各系主任如盧煜明和莫樹錦,Sukhdeep不時由衷讚美醫學院老師「犀利」、「好勁」。他明言凡事追求完美,現時勤跟同學講廣東話,距完全不帶口音的自我要求,似乎只有咫尺,「若弄錯口音,我會覺得是未夠努力。」

而且,他不止要能嫻熟運用粵語,還要講好普通話,應付愈來愈多的內地病人。他略帶自豪道,實習期間幾經辛苦,終聽懂某中風病人「咿咿呀呀」地講出的鄉郊普通話,花半小時寫妥病歷,「有病歷,你甚至毋須測試,亦能診斷,惟一旦遺漏了任何資料,可有連鎖影響,風險極高。」

他笑謂,記者數得出的公院,他都曾實習過。哪甚麼最深刻?「最難忘是能看一個叫CABG的手術,即冠狀動脈繞道。它可美極了,因我對心臟手術真的極有興趣。」Sukhdeep解釋,內科用藥需時見效,外科手術則立竿見影,深信自己有一對巧手可以勝任。

Sukhdeep上月曾到泰國最老牌的西里拉(Siriraj)醫院上課,跟該院外科專家學習。(受訪者提供圖片)

行醫非易事 貢獻生命幫人

香港很多醫生都極謙遜,行醫不是易事,你幾乎是貢獻生命去幫人,你會失去生活,50、60歲轉職私院前,不會有工作生活平衡。

不過,Sukhdeep揚言,畢業後肯定會加入公院,受訓成外科醫生,

我自覺有責任先在公院工作,工作很多年,且看將來有何際遇吧。

Sukhdeep不久前加入了義工組織「醫護行者」,冀教導少數族裔普及醫療知識,也希望扭轉他們自覺於公營系統受歧視的看法。本地公院明明近乎免費,他直言不能完全理解,何以親人仍想帶仔女回印度治病。

「印度醫生好些呀!」Sukhdeep複述親人反應時掩不住一臉質疑。

「此話當真?香港醫學院要求這麼高,香港的醫療可是世界級啊!」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標題及內文經編輯修改。

撰文 : 姚沛鏞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