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隊打入巧固球「世界盃」16強 君子球助小朋友建自信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5/21 07:00

分享:

分享:

賽馬會動歷全城創意體育計劃今年推廣四項新興運動,包括軟式飛鏢、旋風球、旱地冰球及巧固球。(程志遠攝)

巧固球在歐美流行多時,近年在香港發展迅速,香港巧固球男子隊更入圍2019世界巧固球錦標賽的十六強,四名港隊球員分享當中的苦與樂。

港隊球員李浩璋(阿豆)半年前轉為全職運動員,收入靠輔警兼職。當人人都說做運動員「搵唔到食」,甚麼驅使他反其道而行呢?

打巧固球5年多的阿豆興奮道,全因男子隊在亞洲區出線,打入4年一屆的世界巧固球錦標賽十六強。他指比賽競爭激烈:

亞洲區有四席,港隊爭取到其中一席,其餘三隊均在世界排名頭四位!

既擔心4年後的體能不及現時,港隊屆時又未必入圍,決定此刻搏盡。他坦言,鑑於環境因素,在本港當全職及非精英項目運動員的生涯未必很長。

智鑠(左一)和少翀(右)指,畢業後未必會當全職運動員。(程志遠攝)

3位巧固球港隊球員不約而同由其他運動項目轉打巧固球,究竟有何吸引?

曾是排球校隊的阿豆自嘲「身形唔夠人高,點跳都唔夠人高」,惟巧固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沒身體碰撞就沒身形限制,反著重反應、身體協調和靈活,並笑言最大得著是

由一個200多磅的肥仔減到依加咁!

從小打羽毛球的馬少翀稱,當初看到宣傳片覺得巧固球「幾好玩」,要在短時間內反應。他憶述首次比賽後的感受:

無論我打成點,都有成team(隊)人同我share(分享)!

相比個人項目,團體運動壓力少得多,靦腆內向的曾智鑠稱巧固球多變化,融合「手球的射波、排球的防守」,不像玩田徑般只顧自己,性格漸變外向和樂觀。

兼任教練的巧固球女港隊成員練栢希認為球員與對手較少直接衝突,有助保持小朋友情緒平靜。(程志遠攝)

巧固球比賽嚴禁球員有身體碰撞,亦不准攔截對手傳球或阻止進攻。兼任教練的香港巧固球女代表隊成員練栢希指,球員與對手較少直接衝突,情緒可保持平靜。

若身材矮小的同學一傳波就被block(阻擋)走咗,會好冇癮!

她認為有助建立小朋友自信和良好品德,

我哋教小朋友要誠實面對得失,球證誤判時要主動坦白,不鼓勵隱瞞。

因有3位球員在3米線防守,球證視綫或受阻;加上球速快,球證單憑肉眼,未必判斷一瞬間是球先著地,或已被救起。同為教練的少翀則要求球員要冷靜把握每一球,比賽後要反省技術上過失,才會有進步。

支援不足 港隊難覓場練習

全職球員阿豆一星期訓練四次,但礙於場地問題,有一半的練習時間是依靠回大學與球隊練習。女隊球員阿希則慨嘆尋找訓練場地有困難,現時多向學校借場。她指以往曾租借康文署的室外籃球場用作練習巧固球,可惜被康文署發現,以非進行籃球活動為由而拒絕。

自資赴外比賽 經濟負擔重

巧固球並非精英項目或典型大專項目,政府未有資助港隊到海外比賽及訓練,球員需自資。兩位大學生少翀和智鑠均指造成沉重經濟負擔,如每次國際賽事花費數千至一萬多元。現時靠不停兼職儲錢,期望畢業後全職工作或「冇咁辛苦」,唯一是要放棄訓練時間。即使喜歡打巧固球,畢業後未必會當全職運動員。

甚麼是巧固球?

巧固球1969年起源於瑞士,又名「君子球」,以不侵犯他人身體和禮讓為宗旨,結合手球、壁球和排球等運動發展而成;英文名為Tchoukball ,是源於球射網後,反彈時發出「Tchouk」的聲音。玩法是球員在禁區外用手掟球至反彈網,球在有效場區落地而沒被對手接住,即可得分。相反,若球被防守者接住,便攻守互換,沒有得分。當球反彈落在場外、未出禁區,或是射球時巧固球未有觸及反彈網時,對手將得1分。1場比賽分為3節,兩隊各派7名球員上陣,以3節合計分數定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