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醫生】兒子是典型中產二代 醫生爸爸的教子之道:打機害死人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6/03 00:00

最後更新: 2019/06/03 18:43

分享:

分享:

醫生爸爸李淵粦教出律師兒子,他坦言兒子是典型中產二代,但幸從來沒有迷上打機。

將軍澳醫院矯形及創傷(骨)科顧問醫生李淵粦是由窮小子捱出頭來,當年港大醫科畢業後,在鄧肇堅醫院急症待一年後走去威爾斯醫院骨科,一晃眼就是人生上半場,他直言於威院15年間最特別就是認識同屬骨科病房護士的太太,二人婚後誕下一子,兒子現已當上律師。李淵粦形容兒子是典型的中產二代,想要什麼有什麼。

李淵粦指兒子性格鮮明,「做數學就咬筆頭,作句子寫文章就好快趣」。他早已看穿兒子不走從醫路,形容兒子自幼「牙尖咀利」。他憶述,有次兒子跌倒弄傷咀唇要貼上膠布,跟他說以前爸爸弄傷只會塗點砂糖、咬住咀唇,一會兒就止血,但兒子反駁:

不可以,一定要米奇膠布,你係咪想我好似你咁?

李說兒子當時只是初小生,從此他明白「我做嘅嘢他不會做」,

我suffer過嘅嘢他不會suffer。

李淵粦與太太育有一子,圖為兒子滿月時拍攝。(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幸好愛兒乖巧,作為90年代出生的青年,沒有「打機癮」,眼見同學打機有「手柄」(joystick),曾經跟著想要一個,李淵粦覺得「打機是害死人」,

以不常打機為由拒絕,有意無意唔買畀佢,兒子又無再『扭計』要買。

李淵粦是典型獅子山下的香港仔,來到下一代,他形容兒子是典型中產二代,有自己書枱、睡房、有外傭又不用做家務,

從來無嘢係因為經濟條件所以無,說去倫敦留學就去倫敦,想要的如果不是爸爸窮都會畀,是父親年幼時的心結。

正如中學時的李淵粦覺得長笛好優雅,本想學長笛,最後卻走去學較便宜的口琴,更要省吃省喝逾月才買來一個;兒子都曾想學樂器,他說:

想學就不要學吹口琴,叫他吹長笛,檔次高很多,這是父親情意結。

面對兩代差異,李淵粦盡量避免「話當年」,亦從無人生大教誨,唯一要求是「有錯要認」。他直言做醫生有權威性,難認錯,但初級醫生總難免犯錯:

要知自己限制,知道有些事不可為,有些事焗住要做,做不好是正常,但不可將責任周圍卸開。

他自誇兒子從來聽話,即使成長環境富裕亦自律性強,與自己相似,不曾叫父母擔心,父子倆更都是多話之人,溝通很好:

教小朋友與做其他事一樣,接觸時間多就會聽你話,接觸時間少,他有何事都不會聽你說,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