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邨出身的骨科仁醫樂助基層20年 黃仕雄醫生:醫人不應該為錢【有片】

醫生診症室

發布時間: 2019/05/22 13:25

最後更新: 2021/04/09 18:35

分享:

分享:

骨科專科醫生黃仕雄經常幫助基層市民。

常說贏在起跑線,將來才容易成為醫生、大律師。但骨科專科醫生黃仕雄從來沒有贏在起跑線。屋邨出身、就讀普通小學的他完全是靠努力爬上成功階梯,成為骨科專科醫生。他並沒有忘記基層市民,一直在小醫院工作。即使後來轉為私家醫生,仍積極義診、替市民撰寫好的轉介信,被網民大讚「仁醫」。

黃醫生出身基層,明白基層的醫療困難。(曾有為攝)

出身基層普通小學

黃仕雄醫生出身基層,小時候一家四口住在200多呎的公屋,父母學歷不高,分別只有小一、小六程度,所以在學習上沒有特別大的幫助。不要以為做醫生一定從小學業成績超卓,黃醫生坦言當年自己只是讀普通小學,成績也一般,比較喜歡玩耍,甚至試過考試「肥佬」。

我經常都會拿出以前的成績表給子女看,因為中一、二時期,平均每次考試都有一、兩科「肥佬」,可能是歷史、地理,英文都試過,那時我考試前不會溫習的。

直至中四那年,他遇上啟蒙老師,開始對附加數、物理等學科充滿興趣,不時參與討論並充滿動力做功課,成績漸見起色。

對學習開始產生興趣的黃醫生成績進步神速,中五那年已由全級40、50名,躍升至第一名。由於成績優秀,校長、老師都鼓勵他考入港大醫科,最後亦成功了:

中一至中五時我都完全沒想過自己會做醫生,我只是個普通人,這是很遙遠的事。父母也從沒想過我會做醫生,能讀到大學已經很好了。

紮根深水埗區小醫院20年

從醫學院畢業後,黃醫生就一直在深水埗明愛醫院工作。深水埗是舊區,黃醫生表示大部份病人都是基層市民,例如貧窮長者、勞動階層、失業人士等,幾成患者都有領取綜援。

所以黃醫生都認識了很多貧窮市民,見盡較罕見,只在基層地區出現的病例。

有次,黃醫生遇到一名婆婆的手指無故發黃,一直查不出原因。過了數個月,才發現原來婆婆的手指罕見地感染肺結核菌。為什麼好端端的手指,會突然染上肺結核菌?原來婆婆因為貧窮,找了無牌中醫做針灸,結果針沒有消毒,導致手指罕見地染上肺結核菌。最後持續進食了一整年藥,才得以治癒。

經濟比較充裕的病人,未必會找平的無牌行醫醫師。以前的舊區無特別監管,所以就有些「樓上醫生」出現。

轉營私家仍不忘義診

近年,黃醫生望引進更好、更新技術,由公立醫院跳出做私家醫生。但作為私家醫生的他並沒有忘記幫助基層,每一、兩個月都會落舊區義診。

黃醫生經常參與義診活動。(受訪者提供)

黃醫生參加的大型義診活動,會到觀塘、荃灣、旺角、深水埗等舊區義診。他表示,基層市民無多餘錢做檢查、看私家醫生,所以義診時會嘗試診斷患者病患,然後教他們做檢查的順序,並給予治療建議,介紹哪裡做治療最便宜。

很多基層市民只懂得看跌打或針灸,很少接觸公立的骨科,私家又怕太貴。透過義診便可接觸到最基層的市民。這些市民都十分感激義診的醫生,而做義務活動亦是十分開心的事。

再者,雖然黃醫生已轉做私家醫生,但他始終認為「醫人不應該為錢」。固此,他會主動建議病人選擇收費較便宜的醫院做手術,採用病人負擔得起的藥物,盡量在自己能力負擔到的情況下,幫助市民:

其實我去哪裏做手術都可以。無論哪間醫院,手術都是這樣做,我不會因為你付較貴、住私家房就會做得好,住便宜的房間就做得差。如無特別要求,就不必花太多金錢在選擇醫院上,因為醫生何時都會保持一貫水準。我亦希望病人可負擔得起,因為並非個個都有保險、很多錢。

設慈善機構助基層

未來黃醫生更計劃成立骨科痛症支援基金,目的是支援無能力負擔手術費的基層市民做手術。讓私家骨科醫生義務進行手術,住院費則由基金全費或部分承擔。

撰文 : 楊宛茜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