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天橋畫百米圖畫 80後建築師:美化公共空間令城巿添玩味【附導賞路線連結】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9/05/22 16:24

最後更新: 2019/05/23 19:39

分享:

分享:

第二年的「#ddHK 設計#香港地」計劃以創意設計為灣仔的社區空間帶來更多趣味。圖為柯布連道天橋上長達2百多米的插畫 。(曾有為攝)

為期3年的「#ddHK 設計#香港地」來到第二年,今年主題圍繞社區公共空間,設計師和藝術家在天橋、消防局閘門、甚至電車路軌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大玩Place Making(地方營造),更有數十幅壁畫遍佈各處,為循規蹈矩的社區公共空間設計帶來新變化。

項目由香港設計中心及旅遊事務署主辦,希望以一個創意旅遊的方式去介紹灣仔的歷史和文化。香港設計中心的項目顧問林美華(Sam)說:「我們首先注重的是當地社區,因為這個是一個Place Making項目,人和當地街坊都好重要。」

Place Making,最核心的概念是以人為本,邀請地區居民和在地用家如上班族,一起重新想像公共空間的可能性,由此拉近人和空間的距離,並對這個地方產生歸屬感。

菲林明道花園有不同大型戶外裝置,及以漢字筆劃設計的傢俱,鼓勵大家享用公共空間。(曾有為攝)

一口設計工作室是這次計劃的主要合作夥伴,其設計總監梅詩華(Sarah)提出,計劃與灣仔社區的連結其實很強。如石水渠街口等地4幅地面塗鴉作品,事前先開辦了2場工作坊,設計師與灣仔居民實地考察。顏色選擇及地名指示,均結合居民意見而設計出來。

一口設計工作室設計總監Sarah希望透過這次項目,為社區公共空間帶來更多趣味,日後的設計師想效法也有路可循。(曾有為攝)

多個選擇

Sarah也曾在灣仔工作過,那時每天走在相同的路上,令她覺得很沉悶;而且灣仔人很多,中午想找個地方坐下來吃飯也沒有。有天她經過中環廣場,發現那裏不少人在那裏休息,吃午飯。她開始想,不同地區的人真正需要甚麼,建築師又該如何回應這些需求而設計。

從這個想法出發,於是便有了柯布連道天橋的天花板上四季插畫。地鐵出口的開端是春天,把香港常見的動植物如水牛、洋紫荊等繪進天花板,還有些搞笑的潮語hastag。圓柱上則繪有灣仔的地標建築如藍屋、洪聖廟等隱藏其中:「想讓灣仔的人多一個選擇。就算每天走同一段路,今天行可能會有不同。」

插畫以香港原生動植物為主題。(曾有為攝)

通宵達旦

天橋是公共空間,總是人來人往,要說服政府部門接納插畫項目,不影響日間運作,所以設計師只能在夜間零晨工作,足足花了2個星期才完成。

其實不單這個作品,其他如莊士敦道的電車軌之間的綠色線,以及石水渠街口的地面塗鴉作品,因日間人流較多,所以設計師只能在凌晨時分通宵工作。Sarah笑言:「設計師說,雖然這個項目很好玩,但下次能否接些不用捱夜的項目。」

設計師要在凌晨時分才能在電車軌道塗為綠色。(圖片由一口設計工作室提供)

作畫途中也發生不少故事,像是畫石水渠街街口的作品時,有醉漢經過鬧著說要來幫忙,有街坊特意過來鼓勵打氣,也有老人家投訴阻街。「但完成作品後拆走欄杆,很多街坊經過都會說好靚啊!」作品能被人接納,設計師也終於鬆了口氣。

繪畫作品時發生很多趣事,有醉漢忽然闖入,也有街訪過來打氣。(曾有為攝)

後有來者

面對一成不變的公共空間設計,Sarah希望做些新改變,帶來更多趣味,「為甚麼我們不可以有多些新想法?」像電車軌之間的馬路可塗成綠色,消防局閘門的字體也可以很型格。

消防局閘門的字體,經過設計師重新設計後,也可以很型格,令城巿生活增添玩味感覺。(曾有為攝)

而要試行新想法,工作室要跟政府不同部門協調各種細節,如繪畫時間,油漆種類,如何確保電軌感應器的正常運作等,「讓政府為這個計劃開綠燈是這個計劃最具挑戰性的地方。」

Sarah形容就像撒了第一顆種子般,其他地區也可以這樣設計。有了這些成功的先例,其他人日後想再做同類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有關#ddHK 設計#香港地 其他作品及導賞路線詳情請按此

撰文 : 李榆佳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