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綫聆訊】7%鋼筋無送本地實驗室檢驗 禮頓反駁仍安全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6/05 19:16

最後更新: 2019/06/05 19:16

分享:

分享:

聆訊於前荃灣法院續訊。(資料圖片)

沙中綫紅磡站調查委員會第二部份聆訊今日(5日)續訊,時任禮頓總經理Karl Speed,以及時任禮頓工程經理William Holden作供。禮頓於項目使用的7%鋼筋,被指未送往香港認可實驗室檢驗,Speed稱鋼筋已獲生產商認可,達到安全要求。然而代表政府的資深大律師許偉強反駁,2017年日本神戶製鋼所曾爆出揑造鋼筋數據醜聞,認為不可盡信生產商檢驗,政府也規定每個批次均要於認可實驗室進行檢驗。

許偉強指出,據屋宇署規定,送到地盤的所有鋼筋,也要在60日內抽樣,送到香港實驗室認可計劃(HOKLAS)的實驗所進行檢驗。不過許稱,據禮頓證人的多份供詞,都提到有部分批次未曾檢驗。Speed稱工程項目約7%鋼筋未送到HOKLAS檢驗,惟強調生產商已檢驗過全數鋼筋。許偉強即反問Speed,是否知悉屋宇署的規定,駁斥稱神戶製鋼廠的醜聞,顯示生產商檢驗不可盡信。

至於列車停放處、南面和北面連接隧道的RISC表格欠齊全,日前禮頓有工程師透露,指工作繁重而沒處理到有關RISC表格。Speed被問及事件時稱,表格系統笨重又低效,禮頓將引入數據化追蹤制度,以及簡化系統,料第三季起應用。

而工程被指有滲水問題,Holden指2018年2月開鑿南北走廊連接縫的石屎檢驗時,見到有鋼筋接駁未扭入好,令防水外層失去效用,疑滲水與此事有關。之後公司再鑿開額外兩條連接縫,石屎同樣有鋼筋接駁欠妥當,最後需要重建。

時任禮頓施工經理譚志明則於作供時提到,2017年3月知悉港鐵曾投訴,指大量RISC表格欠交。譚志明說曾經提醒下屬,又認為情況一度有改善,然而代表委員會的英國御用大律師Ian Pennicott反駁稱,直到2017年7月南北走廊內部連接縫竣工時,禮頓從沒交過RISC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