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婆婆突中風救護快速評估送院治癒 專家:中風治療每快1分鐘可救200萬個腦細胞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6/10 00:00

分享:

分享:

80歲的黃女士(圖中)上月30日中風,受惠於「院前腦中風評估」先導計劃,因而縮短她的治療流程,目前她已康復出院。(林宇翔攝)

腦中風是本港第4號致命殺手,及時到醫院進行適切治療,有效將8成殘障率降至2成,中風患者由救護車送至醫院可謂爭分奪秒。已屆80歲的黃女士上周四(5月30日)在卑路乍街晨運時,突然右邊身乏力,途人報警由救護車送瑪麗醫院,因應港島西消防處與瑪麗醫院合作推行「院前腦中風評估」先導計劃,經培訓的救護員初步評估為大中風,及早通報醫院準備,黃女士抵達醫院後接受治療時間大大縮短,令黃女士成功逃出鬼門關,治療後已「行得走得」。

入院後證實左大腦血管閉塞以致中風的黃女士,已康復出院,雖然右腳感乏力,可幸不太影響正常生活。瑪麗醫院內科顧問醫生謝曼瑜解釋,患者腦部始終有時間沒有血液供應,就算馬上通血管,亦已有部分腦細胞壞死,因此若能爭分奪秒救回垂死腦細胞,可減輕身體機能受影響幅度;若患者得到合適治療,很大機會如黃女士一樣中風康復出院後,只會感到手腳乏力,不足以影響日常生活,一般去公園、飲茶不會成問題。

謝曼瑜表示,中風病人若沒有及時救回垂死的腦細胞,腦細胞就會完全壞死:

患者每快一分鐘接受治療,平均拯救多200萬腦神經細胞。

瑪麗醫院內科顧問醫生謝曼瑜指,患者每快一分鐘接受治療,平均拯救多200萬腦神經細胞。(林宇翔攝)

「大中風」的殘障率或死亡率高達8成,沒有及時的適當的治療,大部分病人需卧床、坐輪椅,甚至死亡。若病人可在發病後90分鐘內注射溶栓劑,每4個病人有1個可完全康復;若在3小時內注射溶栓劑,每14個病人中,只有1個能完全康復。

一般來說,大部份缺血性中風患者,在首3小時內送院注射溶解劑便能疏通被堵塞腦血管,挽救尚未缺血死的腦細胞,減低中風導致的傷殘,因此傳統上認為,發病後3小時送院急救,可減低中風造成的傷殘。

港大醫學院神經外科學系助理教授曾震安醫生解釋,傳統指黃金急救中風的時間為3小時,另一治療如經動脈內取栓術,則說可於發病6小時內使用,甚至有病人發病後24小時才接受治療也能康復,惟不代表發病後患者可以「揼」24小時。

事實上,患者每分鐘的大腦一直轉差,因此建議大眾不應著眼黃金幾多分鐘,而是在患者中風後,就應爭分奪秒送往醫療治療,救護員能夠預先篩查和通報,醫院就可安排相應治療:「早1分鐘接受治療得1分鐘!」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神經外科學系助理教授曾震安醫生(右1)指,治療中風患者的流程如接力賽,縮短治療流程可減低腦細胞死亡風險。(林宇翔攝)

曾震安表示,救護員為病人提供院前中風評估的計劃,由去年7月開始至今年2月,比對沒有院前中風預報,病人到院注射溶栓劑的時間大幅減低17分鐘;到院至完成腦部電腦斷層掃瞄時間減少3.5分鐘;到院至接受取栓術治療減少約34分鐘,以每分鐘可救回200萬個腦細胞計算:

可謂每秒鐘幾廿萬上落!

他形容,治療中風患者的流程如接力賽,每一棒跑手跑快點可以縮短治療流程,減低腦細胞死亡風險:

第一棒是病人和救護員、第二棒是急症室的醫生,第三棒則是中風科的醫生和護士。

曾表示,港島西消防處與瑪麗醫院合作推行「院前腦中風評估」先導計劃,可盡早識別中風病人,預報醫院安排相應治療,增加病人存活率及減低殘障率,期望日後計劃可推廣至各區及其他醫院,惠及社會。

消防處與瑪麗合作盡早識別中風病人 8成患者加快入院治療殘障率大減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