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手術貼士】腸癌手術 免疫營養促進傷口癒合

免疫營養

發布時間: 2019/06/19 09:00

最後更新: 2019/08/20 17:08

分享:

分享:

大腸癌已經連續4年位列香港癌症榜首,外科切除手術是最有效治療大腸癌的方法,要提升治癒機會,除咗接受大腸癌篩查,以助及早開始治療之外,原來喺手術前後,攝取免疫營養對於治療和傷口復原都有好大幫助。

醫學界對大腸癌的成因尚未有定論,但與進食過多動物脂肪,而少吃植物纖維有一定關係,吸煙亦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如果有家族性腸道瘜肉症,或有家族大腸癌病史,其他家庭成員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加。」

大腸癌篩查 早診早治

外科專科醫生司徒志良提醒,50歲以上人士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所指的是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去進行,而不是等到症狀出現才做。過程中可及早發現初期病變,及早治療以提升治癒機會。此外,若持續出現大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變細、或大便有血等情況就應盡快求醫檢查;萬一確診是腸癌,也可及早開始治療。「如果有家族病史,成員應在家人發病前10年開始做大腸鏡篩查,如即家人於50歲發病,成員應提早在40歲開始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

腸手術按病人情況調整

與一般癌症一樣,大腸癌可分為一至四期,按癌細胞的擴散情況而定。「腸癌治療可分為根治性和紓緩性兩種,而外科切除手術為現時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第一至第三期都屬於根治性治療,第一及第二期主要是通過切除受癌細胞影響的腸道部分以根治問題;第三期會按患者情況,在切除腫瘤後再進行化療,以作徹底根治。至於癌細胞擴散已至其他遠端器官的第四期患者,除了切除受影響器官外,更須配合放射治療和標靶治療。」現時大部分的大腸癌均可用微創手術切除,以減少併發症兼且加快康復速度,惟須視乎患者的個別情況、腫瘤的大小等為患者度身訂造個人化手術模式。如病人出現腸塞、肺氣腫、心臟病,或曾經進行手術,均不適合進行微創手術,便需要進行傳統手術。

手術前後攝取免疫營養 促進傷口癒合

無論是以微創,還是傳統切除,手術前後的營養補充對於治療和傷口癒合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治療大腸癌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體力和抵抗力的支持,加上腸手術會影響營養吸收的功能,一般病人於手術後體重會下降10-15%,令患者營養不足或抵抗力下降,大有機會延誤了進行手術和治療時間,影響治癒機會。

「一般會在手術進行前,建議患者通過飲食儲備營養,飲用含有免疫營養(同時含有精氨酸、核苷酸和奥米加三脂肪酸)的營養品,以助提升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有醫學臨床研究證明,免疫營養素不但可提升癌症患者的抵抗力,加速傷口癒合,更有助減少感染風險,有利之後的治療。

至於手術後,營養的吸收亦十分重要,「會鼓勵病人在切除手術後儘早開始進食,好讓腸臟盡快適應,以助腸道的吸收能力盡早復原。病人可由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開始,如果胃口不佳,可以飲用營養奶或癌症治療專用的免疫營養品。」

司徒醫生提醒,特別是需要進行化療的病人,有充裕的營養支持尤為重要,「化療大多會在手術完成一個月後,傷口癒合後才能開始進行。吸收免疫營養不但幫助傷口修復,亦可紓緩化療所引致的副作用,有助避免因白血球水平下跌而需要停藥或暫緩療程。」

(資料由客戶提供)

【抗癌醫療健康新知 #TOPfit醫健 話你知】http://bit.ly/2JvfHyh

【抗癌準備課 補充營養】http://bit.ly/2WRLVLl

【胃癌攻防戰 免疫營養打底助治療】http://bit.ly/31Xln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