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嬰兒問題都是媽媽惹的禍?兒科醫生︰不要再給辛勞的母親「食死貓」
▲ 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指每個孩子的個案都不同,而孩子的毛病或表現十居其九與母親無關。
我們每天都面對不同孩子的毛病,在治療之餘,還要向父母親解釋相同的問題。有時最難解答的病因,可能根本醫學界都沒有一致的解釋。但是,在這時間,總有些長輩會跳出來告訴我們,他們早知道「病因」。其中最常見的「病因」就是母親在懷孕期中,不願戒口、不願多食有營養的食物、不願聽話排毒、不願早瞓、不願多休息,總之就是不聽話。雖然每個孩子的個案都不相同,但是在醫生的角度,十居其九,孩子的毛病或表現都與母親的「不願」無關。最常見的例子如下:
1. 奶癣
這即是嬰兒濕疹。沒有特別的原因,也非與遺傳性有直接關係。如果處理得當,情況在半歲左右便會自然康復。
2. 人奶不夠
母乳的生產是與孩子的刺激程度有最強的關係,即是孩子能夠正確地吸啜母親的乳頭,加上足夠的吸啜次數和長度。所以並非「先天」(即懷孕期)的因素。
3. 頭髮不夠濃密
剛出生的頭髮是屬胎毛的一類。它必須完全脫掉,並待真正的頭髮長出來。所以,這類「頭髮」是與之後的頭髮生長無關,更與營養吸收無關。故此,這些胎毛多少與母親懷孕狀況無關。
4. 體重不夠「重」
輕與重只是相對的,而除了極端的情況(過輕或過重),體重在中位數以下不是有問題,也不是與母親的營養和食量有必然的關係。出生時體重輕一點是沒有需要負上責任。
5. 牙齒出得不夠早
很多人早已認定是母親的鈣質不足的問題,這當然是錯的。牙齒長出來的時間是遺傳因素為主,最重要的是這時間性與身體的狀況無關。
6. 睡眠不夠熟
同樣,也有很多人怪責這是母親的營養供應不足夠,尤其是鈣、鎂、鋅之類的礦物質,這當然也沒有相關。根據經驗,大部分的情況都非病理性的原因,只是孩子未適應新環境的反應。
7. 嬰兒暗瘡
這是由於正常母親的荷爾蒙殘留在嬰兒身體內所產生的反應。這不是因為母親的個人飲食和習慣所致,不用處理也會消失。
8. 胎毒
這是一些不知名皮膚反應,但不需要塗藥便能夠痊癒。我們也不查找過是否母親的個人因素,但是,似乎也沒有關係。所以更不可怪責母親做得不夠好。
9. 整天哭泣
有老人家說這是由於母親在懷孕期中情緒不穩定所致。正所謂百詞莫辯,所以在沒有科學根據的支持下,兩者的關連不能夠成立。
10. 不能每天排便
很多人期望嬰幼兒能夠每天最少排便一次。如果做不到,便認定是「便秘」,也就可能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期中沒有戒口,令「燥熱」遺留在胎兒身上。其實,真的沒有人說過孩子需要每天排便才算正常,這只是生理的差異。
希望大家對孩子的情況了解多了,就不要再給辛勞的母親「食死貓」。
文章獲張傑醫生授權轉載
撰文 : 張傑 兒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