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指港人疑現抑鬱症比率升至9%  梁卓偉:社會事件致精神問題屬疫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7/11 15:02

最後更新: 2019/07/11 23:48

分享:

分享:

港大醫學院公布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評估本港人口出現抑鬱症及自殺想法的演變。圖為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曾耀輝攝)

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爭議導致社會彌漫負面情緒,至今已有4人因事件輕生。港大一項研究發現,反修例爭議期間,港人疑患抑鬱症的比率升至9.1%,創有調查以來的新高,亦較2014年佔領中環行動時高近4個百分點。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更形容,因社會嚴重事件而引起的精神問題,已成為「疫症」,需要社會共同尋求良方。

港大醫學院「愛+人」研究團隊,從2009年3月至2019年7月初期間,於大型社會活動發生之前、期間及之後,進行共8次調查,涵蓋過萬名18歲或以上港人,並以隊列追蹤方式追查,至今年6月22日至7月7日期間,透過電話訪問1,269名同一組別人士,以評估人口出現抑鬱症及自殺想法的演變。

結果顯示,反修例風波期間受訪者疑患抑鬱症的比率上升至9.1%,較2014年佔中時的5.3%,高出3.8個百分點,比率亦比2011年至2014年間的基線高6倍。而潛在自殺想法方面,比率由佔中時的3.6%上升至反修例期間的4.6%,亦較佔中前增加3.5個百分點。

研究團隊又指,修訂《逃犯條例》風波期間,對中年受訪者的情緒影響較年輕人大。而調查期間,有68個個案出現輕生傾向,團隊已派臨床心理學家評估、主動跟進或轉介治療。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疑似抑鬱症的患病比率上升,加上過去一個月社會發生不少衝突或令人掛心的事件,亦不知何時會有完結,坦言對全港精神健康情況有大憂慮。

他形容,在流行病學而言,因社會大型事故發生而引起的精神問題,已成為「疫症」,現時處於疫症的中期,未見高峰,更看不到何時終結,有何良方需要社會共同尋求,「流感尚有特敏福可服用,但現時(社會狀況)未能掌握成因,沒有一個醫治的疫苗或良藥。」他認為社會應要聆聽及理解年輕人的聲音。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張穎宗則強調,要幫人先要重視自己,提高個人情緒及抑鬱症狀的認識,如出現情緒低落、焦慮、胃口不振、對未來感到絕望等情緒,並持續惡化逾兩星期或以上,並影響生活,便應快尋求協助或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