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後起85粒水泡  台男網上求助:驚嚇畫面慎入【附中醫解說拔罐宜忌】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7/12 18:38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4

分享:

分享:

台男拔罐後起85粒水泡,網上求助稱,驚嚇畫面慎入。

不少人都會透過刮痧、拔罐來緩解不適,但有網民近日在網上分享,稱自拔罐後,莫名起「密集小水泡」,甚狀恐怖。台灣中醫賴睿昕指出,刮痧、拔罐後起泡,其實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體內太濕,這時不要特別戳破水泡,讓他自然恢復即可。

台媒報道,一名網民近日在網上貼出自己拔罐後出水泡的照片,相中明顯見到紅紅一塊的拔罐痕上,有許多讓人看了「密集恐懼症」發作的小水泡,他自己也直說「驚嚇畫面,慎入!」

台灣中醫賴睿昕指出,刮痧、拔罐後起泡,其實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體內太濕,這時不要特別戳破水泡,讓他自然恢復即可。

賴醫師又稱,水泡的大小和數量直接反應體內痰飲水濕的情況,水泡明顯、數量較多、色白、周圍皮膚溫度不高就是「寒濕證型」,水泡不太明顯、數量較少、色微黃或渾濁,周圍皮膚溫度較高,就是「濕熱證型」,都代表體內太濕,加上現在正值潮濕、暑熱交替之際,正是人體水分的節和代謝最容易出狀況的時候。

賴睿昕提醒,如水泡較小,就不需要挑破,慢慢自然恢復比較好,並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如果水泡較大,發泡後可用消毒針灸針將較大的泡刺破,放出液體之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塗抹紫雲膏到癒合即可。

本港註冊中醫馬琦傑接受TOPick訪問時表示,拔罐後的位置有2種情況可導致出現水泡,包括皮膚受到高於正常的溫度,身體自我防衛機制產生體液到受熱部位,進行降溫,因此會形成水泡;第二種情況則是皮膚受到過大負壓,導致皮膚下的微血管破裂和表皮與真皮層間的基底層撕裂,因此會形成水泡。

馬醫師稱,如拔罐後出現輕微水泡,不用特別處理,會自我痊癒。若較大水泡可用無菌紗布遮蓋,避免破損。若已穿破的水泡,應用生理鹽水或常用傷口消毒藥水清洗傷口,再用無菌紗布遮蓋,避免傷口感染。

至於哪類人適合和不適合拔罐?馬醫師稱,外感、肌肉酸痛人士適合拔罐,但孕婦、兒童、體弱長者、極度疲倦人士
、心臟病患者、有傳染性皮膚病人士、有患易皮下容易出血或血液有問題人士、皮膚大範圍或拔罐位置有皮疹、傷口、對拔罐存有恐懼或情緒極度緊張人士,則不適合拔罐。

馬醫師還從中醫角度,指出拔罐後的水泡,一般按印的顏色,代表不同的象徵意義:

  • 印色較淡色,接近膚色,代表虛證
  • 印色較鮮色,代表實證
  • 印色較偏鮮紅,代表熱證
  • 印色較紫微黑,代表寒證
  • 印色較瘀暗紅,代表血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