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讀國際學校小五讀金庸 前中文老師編教材:中文可以很有趣

親子

發布時間: 2019/09/18 18:3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1

分享:

分享:

中文是象形文字,然而筆畫多,難寫又難記,前小師教師盧志妮,因任教學生反映寫中文困難,加上自己兒子也是讀國際學校,近年把教囝囝學中文經驗,變成故事認字教材,教材附有筆順頁,讓學生開心練字。她同時是繪本迷,故同步研究用故事書,研發繪本桌遊及詞語撲克等教材,讓認字詞可以邊玩邊學。

盧志妮Eunice是前小學老師,及普通話老師,今年中一的囝囝,也是自小是讀國際學校,她一度緊張孩子的中文學習,而教書期間,也發現不少家長會擔心子女上到小學便要大量的中文字,有可能不適應,推動她當年想找中文教材。

她坦言,自己放在自己兒子學中英文上,都放了很多心機,由朗讀原版《三國演義》到引導他自主閱讀,故今天小朋友已升中一,中文英都在均衡發展,除了愛讀英文少年小說、原版國家地理雜誌外,也喜歡金庸。

他未必看懂很多中文字,但已可以用上文下理推敲劇情。

她謂中一的兒子,中英文閱讀都很平均。(受訪者提供)

望助SEN生學寫中文字

由於育兒和教學期間,她創作過不少遊戲,4年前決定辭去教職創業,開發以開心學書寫的幼兒至初小中文教材《故事「沿」筆》及進化撲克遊戲,第一套教材《故事「沿」筆》是針對教寫字,她花了3年時間研究,曾為每一隻字查考典故,找出40個生字的字根漢字原始故事,把其筆劃變成圖畫,同時製作網上錄音檔,方便家長下載。

去年推出教材時,她謂最開心是有不少教非華語、SEN生學生的老師詢問,令她思考到SEN生學寫中文字的困難。

SEN需要視覺結合動覺的趣味學習方式,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更需要兼顧有系統有效及趣味的工具

談到開發教材的靈感,她強調是國際學校教書時,也愛自製教材,並常會用到故事。當兒子小一時,她也需要協助他默書,也有心理壓力。

那時我努力把每一個中文字創作一個故事,教他理解字義;舉例教「王」這字時,我會介紹有一個人,頭上有一頂皇冠作為標誌,皇冠被安放在土地上,因所有土地都是這個人的,所以這個人就是「王」。

她謂字卡上的故事是圖畫,並沒有脫離本來古字的意思,可以讓家長有很多發揮。(陳智良攝)

她用繪本《奔跑吧螖牛!》設計的桌遊。(受訪者提供)

期間她發現香港多數小朋友學中文的方法,都偏向機械化的死記,不明其意。

但其實學中文字可以很有趣,例如了解點解這個字的意思,才會更有動機去寫。

用撲克玩名詞

她強調孩子也看過不少繪本,因她是繪本痴,故家中藏書很多,後來也用繪本發展教材,設計《詞語撲克》。因昔日會用玩撲克認數目,後來她聯想到,學詞語同樣可以用撲克玩,

對每一本書都會咀嚼很久,並思考要怎樣用;我喜歡木棉樹的出版物。去年讀到《春夏秋冬》這本書,感到很有創意,於是用它作藍本,把《春夏秋冬》變成52張撲克,跟孩子玩潛烏龜時,他很自然會配對形容詞、字詞。

《詞語撲克》模仿傳統玩法,把一本繪本詞彙融入到52張牌,讓小朋友邊玩邊掌握形容詞、名詞概念。(受訪者提供)

而今年7月面世的《故事「沿」筆》系列2,含蓋了K3至小一需要接觸到的高頻字,以漫畫感字卡去讓小朋友進入故事。

她謂入小一前應掌握多點高頻字義及應用。

高頻字包括副詞、動詞、助語詞、形容詞和動詞,但中文科教學活動,常圍繞名詞去設計,但一句完整句子是由不同詞藻組成,孩子愈早掌握高頻字的應用,便愈有信心寫作。

《故事「沿」筆》系列2在書展登場,高頻字有再、能、都、看共110個字,每個筆劃都是一個故事。(陳智良攝)

捐教材支援SEN生學習

現時大細路出版社舉行《故事「沿」筆》慈善計劃,學校或機構團體可透過電郵(電郵:info@buspublishing.com)申請成為計劃夥伴,計劃夥伴以正價$298 購買一套《故事沿筆-系列 1》書寫教材,可獲免費到校親子或家長工作坊乙場,出版社會以計劃夥伴團體或個人名義捐出一套相同的教材幫助SEN及基層學子。 

第二系列圖像更豐富。(陳智良攝)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