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隱形殺手】男童出疹嘴唇破損發燒確診「川崎症」 媽媽:希望其他家長關注川崎症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7/19 18:42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4

分享:

分享:

有媽媽指兒子患上「川崎症」,出現出疹、嘴唇破損等症狀,令她心痛不已。

小朋友出疹不能輕視!日前有媽媽分享,指兒子患上「川崎症」,出現出疹、嘴唇破損等症狀,隨後更要留院觀察,至今未有轉,令她心痛不已。有本港兒科醫生指出,其併發症可導致死亡。

該名媽媽7月17日於Facebook群組「巴打絲打「13親子育兒」Facebook Club」發文,指兒子日前出疹,她當晚馬上把他送院求醫,醫生注射一劑「丙種球蛋白」治療,但了紅疹有減褪外,當時兒子身上的其他症狀都未有好轉,更出現「爛咀」情況。

直到17日,在醫生注射第2劑後,兒子的身體才有好轉,

嘴唇好快好咗,肯飲小小奶。冇咁燥底、冇咁易嘔。

但高燒情況仍然持續,醫生建議要繼續留院觀察。媽媽接受TOPick訪問時表示,兒子至今仍有反復發燒,加上肝酵素較高,導致有面黃情況。她擔心兒子要注射第三劑藥,怕用藥太多會對其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但她相信兒子一定會康復,並指希望藉事件引起其他家長對此病的關注。

本港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接受TOPick訪問時指出,川崎症主要由一些不知名的免疫力異常反應所引起,其病徵包括持續發燒及黏膜病變,例如眼睛發紅、嘴唇腫脹、關節疼痛及出疹等。

不過張醫生指,雖然醫學界早有一系列的診斷條件,但很多時川崎症較難被確診,因為該病的其中一個診斷條件為「連續發燒5天」,所以若發燒未夠5天,難以確診用藥;很多疾病都有如紅疹、眼紅等類似病徵;很多化驗結果都是模稜兩可。

在診斷過程中,醫生會集中去化驗患者血液的發炎指數,以及安排患者照心臟超聲波,並會特別留意患者會否有冠心動脈的結構變化或心臟積水,以確診此病。

張醫生續指,理論上此病在確診後越早用藥越好,但是在部分個案中,在病發早期已會出現冠心動脈的病變。不過在任何情況下,醫生用藥前後都會特別留意患者心臟的整體功能及冠心動脈的狀態,例如是否有發大或出現腫脹。如果用藥及時的話,一般在用藥48小時後,發燒便會有明顯的進步。

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在其著作中提到,川崎症多出現於5歲或以下的幼童,尤其是6個月至1歲的嬰兒身上。川崎症有機會引致血管發炎,影響多種器官,包括心臟、肝膽和腎臟,常見的併發症為心臟血管發炎、關節痛、膽囊水腫、腸道假性阻塞,及無菌性腦膜炎,這些併發症可導致小兒死亡,當中心臟血管發炎為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早醫治可減低併發症的危險性至0.1%。

基於病因未明,所以並未有針對此病病原的特殊療法,但趙醫生提醒若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應及早求醫:

  • 發高燒痙攣
  • 氣促
  • 頸梗難彎
  • 嚴重肚痛、嘔吐
  • 心律不規則
  • 心痛
  • 舌頭變紫藍色
  •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