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引入「細胞治療」CAR-T技術治血癌 首階段投資6千萬開展臨床研究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8/01 15:04

最後更新: 2019/08/01 23:50

分享:

分享:

中大協理副校長(創新及企業)李康善(左一)表示,首批投資將集中用於第一階段研究,包括興建一間3000呎、符合相關標準的實驗室和成立數十人的專業團隊。(陳靜儀攝)

癌症向來是本港的頭號殺手,當中白血病和淋巴癌血癌是本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中大計劃明年成立全港首個符合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細胞實驗室,開展利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首階段為血癌患者提供臨床研究,料最快兩年後擴展服務,冀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及延長存活期。

每年約2000名血癌新症中,約半數患者屬65歲以下,部份為兒童和年輕人。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李志光說,血癌患者接受一般化療或血液幹細胞移植治療之治癒率為三至八成,但前者會傷害正常細胞,後者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而治療的困難之處在於,癌細胞會不斷作相應突變,令抗癌治療在一段時間後便失效。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吳香玲解釋,CAR-T技術有如導航系統,首先從病人血液中提取T細胞,透過基因技術令自身免疫細胞辨認出癌細胞,在基因重新編輯後,令有合成受體的T細胞產生「追蹤系統」,經激活和擴展後,確認細胞純度和測試殺滅癌細胞功效後,再輸回病人體內,與腫瘤相關抗原體結合,從而增強辨別癌細胞的能力,在病人體內針對性地殺死癌細胞。

李志光指,患者一般都是已經接受多次一綫治療,但不幸「復發再復發」、去到「走投無路」情況下,醫生才安排接受CAR-T技術治療,外國統計發現,此類嚴重患者原本治癒率只有不到10%,但接受CAR-T治療後治癒率可以高達30%至60%。過往威院患者中有5個個案送往海外治療,其中一名21個月大男嬰2017年5月確診血癌,先後接受化療及骨髓移植,但同樣復發,今年3月送往上海接受CAR-T治療,現已4個月暫未有復發。

他透露,現時外地可以處理CAR-T的實驗室主要分佈於美國和內地,但送往外地治療費用昂貴,單論藥費已高達40多萬美元,連同其他醫療費用可達百萬美元。因此團隊希望憑藉過往經驗,成功在本地推行CAR-T治療,理想估計,費用可以為外地治療的十分之一,大大減輕病人負擔。

中大協理副校長(創新及企業)李康善表示,首批投資將集中用於第一階段研究,包括興建一間3000呎、符合相關標準的實驗室,成立一隊數十人的專業團隊,視乎研究進度有望支持每年十多名病人的治療成本。他指首階段會專注臨床研究及人才培訓,如果進展理想,第二階段另增建一間2萬呎的實驗室,希望每年可以為近百名病人提供治療。

不過,CAR-T技術仍有其副作用,包捨細胞激素釋放綜合症和神經毒性。李志光指,相關症狀包括發燒、低血壓、抽筋和呼吸困難等,有機會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數天;惟此等副作用常見,有相關抑制劑可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