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父出書教家長培養子女創意 黃金耀博士:背誦太多將令下一代失去競爭力

親子

發布時間: 2019/08/12 17:31

最後更新: 2021/02/05 14:57

分享:

分享:

黃博士鼓勵小朋友動手拆東西。

講到發明,沒有不識香港STEM教育之父黃金耀博士,博士推廣創意已20年,卻很少出書,上月出版首本針對家長和老師撰寫的《STEM學習大策略》,目的是一再鼓勵家長和學校要重視創意,黃博士眼中,每個孩子都有他的資優之處,尤其是SEN學生,一般上創意和手動能力都很高。

0至6應由觀察起步

他在書中提到,0至6歲小朋友最緊要是玩,不是上興趣班學習,家長多帶子女出去注重觀察大自然,一起共學;6至11歲孩子的父母,應是助理,負責支援買材料、陪同他們購買和學習工具;到中學階段,父母應是子女的實驗室主管,支援他們的研究,不須太多插手。

其實老師和父母一樣,不一定要懂科學,但需要理解科學和參與。

黃博士在新書《STEM學習大策略》中提及4間STEM學校,包括一間老牌名校,早在十多年前已除消暑期功課,改為研究創新發明。

他強調其實很多學校都各有出色地方,創意思維未必只是發明,而是讓小朋友做前人未做過的,孩子才有競爭力。


未來工種會因AI等科技而大量消失,教育需要轉向,背誦太多將令下一代失去競爭力,因太聚焦學習前人知識。

黃博士鼓勵學生把生活用品拆開研究。(曾有為攝)

目前博士位於西貢的創意教育中心,仍設有著名的「破壞室」,放滿舊玩具及日用品的破壞室,讓學生拆走零件,玩拼合和改良,讓同學習慣不用怕錯。中心在暑假有創意營會,平時多數跟學校合作。

他多年常轉介具潛力的同學,包括學障生進入非主流、注重科創活動的學校,也見到他們學習快樂度提升。

不少喜歡科學的孩子,在學校科學科成績也並不突出,令他們感氣餒。故他會鼓勵家長放開懷抱,選擇某些提供科研機會的學校,讓孩子有空間去學興趣。

他在書中指出,家長在小朋友不同階段有其責任,例如幼年期家長主要是玩,多點在大自然中觀察。(曾有為攝)

以科創升學   大學開綠燈

黃博士曾支援過的科創尖子之中,最著名是第一代星之子陳易希,近年開設自己的公司。另一位陳易希師弟黃深銘,去年憑開發生物門柄創業,提早進入商界,產品已被數碼港引入。

他謂部分學障同學即使最終入不到主流大學,但同樣得以有所發揮。

SEN學生升學最大關卡是大學,但明年公開考試有了新突破,是大學會接受科創界推薦,會破格優先取錄有科研才華同學,算是改變了路綫。

黃金耀見證了陳易希的成長,他謂記得陳易希說過,父母對他作得最對的事,便是不太管他。

放手的大人,是較能幫助小朋友成長。

而另一位學生梁頌軒,現在已任職高級工程師,雖然被評為有專注力不足,性格害羞不太望人,但黃博士回想他從事科研時很專心,故最後被高新科技公司挖角。

中學入讀南區某工業中學的梁頌軒,在中六時已表現出超強的拼砌能力。(本報資料圖)

去年憑開發生物門柄創業的黃深銘(左)已提早進入商界,產品已被數碼港引入。(黃建輝攝)

任教STEM老師  不應設限

談到教學,他謂現時STEM的教師培訓非常重要,方向是要普及讓老師建立興趣,理科老師任教STEM在技巧上會有優勢,但其實STEM不是只限於科學、工程、科技及數學,而是概括創新、創意意念的理解,因此應要讓所有科的老師都認識。

早前他受一間中學校長之邀,指導他們中三全級用一季研究一項發明品,校長也沒有科技底,而是教英文科,來學習的老師什麼科都有,他謂非常欣賞這作法。

沒有底的老師,反而不會主導研究,他們指導學生時可能有不同的觀點去欣賞學生的發明過程。故要教STEM並不是只限電腦或常識老師,卻是視乎老師興趣,能否跟學生一起學。

書中提及他的「創意七招」,鼓勵大人善用任何生活用品,例如一張椅子讓子女看看能否轉化成別的用途。(由受訪者提供)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