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緣份】無懼禁忌踏足殯儀館 為孤獨死陌生老人守夜撒骨灰【有片】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8/21 18:41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2

分享:

分享:

笑芳為孤獨死老人守夜撒骨灰。

孤獨死現象在人口老化地區愈來愈普遍,香港亦不例外。孤獨死長者大多生前甚少與人聯絡、接觸、沒有家人,實在難以想像在人生最後一程中,靈堂空空如也、冷冷清清的模樣。幸好香港仍有班善心人,願意付出時間幫助一班孑然一身的長者,完成身後事。

60歲的笑芳2016年參加了東華三院「圓滿人生服務」的訓練課程,從中認識辦理喪禮的流程、與長者溝通的技巧等,課程完結後積極上門探訪、致電關懷長者。雖然很多機構、義工都會關心長者生前的生活質素,但甚少會照顧長者的身後事。有見及此,笑芳樂意做一項較少人願意做、特別的義務服務──為親友不多、陌生的先人在靈堂守夜、辦理身後事。

笑芳不再害怕死亡,認為人最重要是走得安詳。(陳靜儀攝)

傳統上,大部份人都會對靈堂、殯葬避之則吉。但年過半百的笑芳卻主動踏進殯儀館,為的只是讓孤苦無依的長者在他人的陪伴下離開,盡顯人間溫暖。其實未必每個人走到人生的終點,都有他人的陪伴,曾為陌生人守夜的笑芳憶述第一次守夜時,其實是有點害怕的:

其實我有點兒害怕,怕對家人會不吉利。當時在靈堂見到堂倌突然推著棺木、蓋棺時,我突然心跳加速,跳得好勁,是我沒預想過的。但隨後我看著先人的照片,想著有機會到來送別也是種緣份,所以我便合上眼,祝願他安息、一路好走。

守夜結束後回家,笑芳坦言會回想起棺木被推出的那一幕,「有少少驚」,驚回到家中會有靈異事件發生,但最後當然無事。如今,笑芳看得很開,她認為送別是種緣份,相信先人不會害人,即使先人「出現」,她都可以幫助、紓解先人,了解為何還未安息。

笑芳守夜時,會摺金銀衣紙。(林綺虹攝)

為陌生長者守夜

其實初時笑芳見到冷清的靈堂,都曾思考「為什麼會沒有朋友?」,但後來細想,可能先人想一切從簡、不通知其他人。

人不需要太多,只需要走得安詳。

雖然是為陌生人守夜,但笑芳絕不馬虎,一切以尊重先人優先。一般,她會幫忙摺金銀衣紙、整理靈堂、裝香給先人。如先人有家屬,笑芳則會以陪伴家屬為主,安撫家屬的心更重要:

遺孀傷感痛苦,我能做的就只有陪伴他們、聆聽他們,適時遞上紙巾、陪去洗手間。

替先人海上撒灰

除了守夜,笑芳亦試過替先人海上撒灰。

火化後人就如一縷輕煙。

笑芳認為,海葬是浪漫的,還記得那時替撒骨灰,她需要乘坐一架大船,將骨灰倒在滑梯,骨灰隨隨落在海面。

整個過程是莊嚴的,海葬也代表自由自在、海闊天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其實自從做了與殯葬相關的義工,加上快步入銀髮族,笑芳也開始思考自己的身後事。笑芳希望一切從簡,領屍後直接在醫院出殯,不希望家人在自己身後事上想太多而傷感。又希望採用花園撒灰,免得老父母周車勞動。

現在我活得開心、工作愉快、做義工也快樂,其實死亡都是自然要面對的事。最重要是生前疼愛家人,活得精彩。

笑芳又打算簽署預設醫療指示,無痛苦、安詳、舒服地離世。

殯儀館其實不是個恐怖的地方,是每個人都需要到的地方。只是差在儀式是自己還是家人規劃。自己規劃的話,人生會更完美。「畢業」時雖然不是優異生,但也可算合格!

撰文 : 楊宛茜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