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兒長大】20歲自閉智障兒不做社會包袱 母子做義工︰ 過得一日得一日
發布時間: 2019/08/23 17:4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2
善仔是自閉症患者,有輕度智障,曾患抑鬱症,去年突發性情緒失控出現暴力行徑,需入住精神科病房,媽媽Alice面對獨子的情況,只能見步行步。
20歲的善仔一身跑步裝束,他跟媽媽形影不離,有時候要在旁的Alice提醒他整理好衣服,跑步過後休息吃雪糕非常開心,猶如靦腆小男孩,從外表難以知道是精神病患者,需觀察及接觸他才知他患有自閉症。
最有效的治療是家人
幼稚園老師發現3、4歲時的善仔不跟其他同學玩耍,及後做評估確診他患有自閉症。Alice表示當時經歷大多數星星兒家長都會做的事,四處帶孩子進行各式治療,包括職業、物理、言語、音樂等治療等,花費不菲。
現時回頭看,最有效的治療是自己家長花時間在孩子上。孩子不一定進步,依然狀況都是起起伏伏,但總叫了解孩子的變化。
全天候照顧兒子
自閉症患者有先天性的發展障礙,在社交溝通、語言及行為有困難,年紀小的患者尚且得到他人諒解。當善仔長大後,在別人眼中只會是異類。Alice選擇跟善仔一起做運動跑步,更擔任義工,參加慈善比賽,用行動去展示自閉症患者都能貢獻社會。
做善事回饋社會,一切都是由跑步而起。善仔在Alice眼中是大BB,需全天候照顧他。她曾帶兒子去勻主題公園、遊樂場、博物館、沙灘及農莊,當作親子消閒活動。大約在善仔15歲起開始行山遠足,愈行愈喜歡,後來更變成跑步跑山。
他由小到大言語能力差,能講基本的句子,不太跟人交流。我不能丟掉他,要找一些共同興趣,他可以做得到,我又感到開心,所以4、5年前開始一起跑步。
Alice問在旁的兒子︰「阿善,你鍾唔鍾意跟媽咪一起做運動跑步?」善仔細細聲回答︰「鍾意!」
母子檔跑友做善事
約兩年前,Alice開始發現原來自閉症兒子也可以為身邊的人、社會做事,一起參加慈善跑,例如今年暑假與極地同行和體藝中學老師和同學推輪椅,帶罕病病童去吉爾吉斯登上3300米高山;在去年山竹颱風後,亦有行山時plogging,一邊跑步,一邊執拾沿路的垃圾;又會參加惜食堂義工服務,以及平等分享活動幫助街上執紙皮的長者。
You never know how far you go. 如果有能力,希望寧願做個施予者,也不想當受惠者。我就是兒子的一雙手,如果不是我,他做不來。我一日未死,我一日都有能力就去做。
問善仔幫忙為罕見病小朋友推輪椅開心嗎?抑或跑步後吃雪糕更開心,他輕聲地回答︰「食雪糕」
做運動不是萬能
善仔看似因跑步走出了自閉症患者的困境,其實並不然,Alice不想讓他人有美麗的誤會,強調運動是其中一種方法讓人吸收正能量,不是用來醫病。
跑步不能醫精神病,西藥亦不能根治,但我100%肯定,若果這一年我們躲在家中不做運動,一定崩潰,入了精神病院。
現刻最困擾Alice的是兒子上年突發出現暴力行為。以前善仔的情緒不穩是語無倫次,自己搞自己,推跌物品。小時候老師也會容忍,但長大後,別人對你的容忍會有限度。現時善仔延讀特殊學校中,一年後畢業預計到庇護工場工作。
扯我頭髮、推我埋牆,好恐怖。當刻我很難受,極度難受,只知他無故這樣,人腦很複雜。我對兒子沒有特別期待,沒有要他日後工作順行,只想他暴力傾向可解決到,因為關乎融入社會的問題。
問及現時44歲的Alice會否擔心自己日後老了無法照顧兒子。她坦然不會想這些問題,太長遠了。
如果食藥解決到就不是問題,心態就是過得一日得一日,賺了一日會覺得開心。
撰文 : 顏紫燕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