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下一代】不能只說「不知道」 陳葒: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責任

親子

發布時間: 2019/08/23 16:25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2

分享:

分享:

陳葒籲老師守護下一代的公義與良知。

近月香港社會動蕩不安,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風波至今未平息。9月開學在即,曾任中學校長的「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下稱補天)創辦人陳葒認為,面對社會急速轉變,基礎教育應裝備孩子德育及思維能力,作為教師應引導孩子思考公義和良知,分辨是非真相,以傳道授業解惑的專業責任守護下一代。

陳葒校長10年前創辦的「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至今已為逾1.3萬名基層學生提供一對一義教。近年,他亦創立「小島學園」,推行創新教育。陳校長認為,香港的應試催谷文化,不足以裝備孩子面對未來社會挑戰。

以往我們講的未來挑戰,是講經濟上能否與人競爭,但現時香港可能要面對整個文化、政治氣氛的轉變,這更需要加強孩子在心理、知識和思維上的裝備。

「小島學園」為學校提供籌劃學習營的服務,將創新教育的理念擴展至老師層面。(資料圖片)

陳校長提出,香港的基礎教育應加入系統化的思維及德育課程,教導學生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加強對公義、良知和誠信等個人品性塑造,而非一味追求學術。

他們長大後在不同工作崗位上,如何維護良知和公義,這些都是現在要去培養。「全人教育」不是教育口號或改革理念,而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

老師須助學生解惑

面對反修例爭議不斷,加上開學在即,教育局早前向學校及教師發出指引,建議教師若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表示「不知道」或「自己也不理解」。

陳校長坦言不敢苟同教育局說法,他認為,老師有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專業責任,若學生提出疑惑,即使老師「不知道」,也要自己去尋找答案、與學生一起尋找答案,又或指導學生自行尋找答案,然後再回來分析討論。

不管是學業的問題,還是人生的問題,哪怕答案再艱深,老師也要幫助學生尋找,這就是老師的價值。

他認為,學生需要對普世價值和觀念有所認知,亦要了解政府的功能、責任、角色,明白公民的權利和責任。因應社會問題,老師可用實際個案,引導學生思考示威者的訴求,政府的回應是否合理,當中若有邏輯問題或概念不清,老師可再加以解說引導。

學習是要求真,但不代表老師有正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最終結論亦由學生自行判斷。

近日有學界組織發起9月罷課,陳校長深信,學生了解社會議題,經過思考才作出決定,因此他尊重學生的自主權。他期望,學校能展示教學自主和「以學生為本」的精神,以一個理解包容的態度,給予學生空間表達。

對於教育局向全港學校發出指引,老師可能不知道用甚麼字眼向學生解釋社會目前狀況,可以表示「不知道」或「自己也不理解 」。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當局怕老師感到壓力,覺得一定要告訴學生,但老師是可以說不知道或者不了解。另外,楊潤雄指,如果學生罷課,對政府壓力一定會增加,但政府已清楚解釋為何不能採納五大訴求。

撰文 : 林愛娜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