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院家舍媽媽25年照顧500女生 「女兒」感恩:關係比親生母親更親密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9/22 18:54

最後更新: 2019/09/22 22:10

分享:

分享:

80後女生Emma(左)表示,跟蔡姑娘(右)的關係比親生母親更加親密。(受訪者提供)

不少人對「女童院」這個地方都有偏見,認為入住的全是犯了事的壞女生,但其實部份人是因複雜的家庭背景,或是父母離異而被判入住院舍。女生在住宿期間的日常起居得靠家舍家長來照顧。蔡姑娘(蔡蔡)就是其中一位家舍家長,任職已經25年的她已親手照顧過500名孩子。

蔡蔡在1993 年入職善牧會瑪利灣中心,成為了家舍家長之一,至今已經25年。當時30多歲的她,形容工作是戰戰兢兢,因為要照顧20個年齡由12歲至14歲不等的女生,她並不了解這些女孩,要讓她們相信自己更是天方夜譚。

要付出二百份心機才能做這份工,用心觀察,每一個小項都要細心聆聽,想一想女生們都在思考甚麼,要用最溫柔的心。要讓她們覺得你『掂』。

蔡蔡相信若要讓女孩們有正確的價值觀,應先給予她們信心,她們才會信任自己,繼而因材施教 ,幫助她們成長。

1支飲管發現女生吸食精神科藥物

25年的家舍生涯,但也有難忘事。蔡蔡憶述事件,有次學校社工在抽屜中發現一根膠飲管,很多人或許不以為意,但她跟同事卻對事情感到非常奇怪,因為當時的校舍並沒派發飲品,不可能會出現膠飲管。

經過蔡蔡和同事調查後,發現飲管是用來吸食精神科藥物的工具,牽涉事件者更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群女生。其後,蔡蔡花了一個星期教導及打動女生,讓她們學會誠實及面對錯誤。

即使我改變不了她們的成長背景,我也可以給她們愛,以行動及眼神支持她們。

由蔡蔡親手照顧過的女生已超過500名,當中包括80後女生Emma和00後的青檸。Emma自幼父母關係惡劣,曾遭受過家暴,後來得到社工協助進入善牧會瑪利灣中心接受照顧,走出家庭的陰霾。Emma稱:

我跟蔡蔡的關係比親生母親更加親密。

蔡蔡形容Emma有一顆願意服務她人的愛心,更憶述第一次見Emma時,她身穿校服,面帶微笑,非常有禮貌地對每一個人說:「你好!」

而在單親家庭長大的青檸,因有過動症(ADHD)經常被學校投訴,父親也無力照顧因而入住家舍。在青檸生日的某年,蔡蔡特意安排了驚喜的生日活動,邀請青檸的爸爸到家舍享用晚餐,並買生日蛋糕並跟青檸同學們分享,青檸原本以飽為由未食,直到大家都上床休息時,她才向蔡蔡表示想食生日蛋糕,後來更鑽在枱底下享用蛋糕。

蔡姑娘為青檸安排了驚喜的生日活動,青檸鑽在枱底下享用蛋糕。(受訪者提供)

蔡蔡笑言瑪利灣是她第二個家,她認為「家舍媽媽」不只是一份工作,因過程中帶給她無限溫暖及幸福的生活。她認為可以跟家舍中的孩子們一同經歷苦與樂是人生中的恩賜。每當女生離開家舍時,蔡蔡也會百感交集,默默地盼望她們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

善牧會瑪利灣中心位於香港仔黃竹坑南朗山道,於1968年開始投入服務。(受訪者提供)

善牧會是天主教會一國際性的女修會,分佈於全球70多個國家,成立於1895年,並於1951年在香港展開服務工作,由社會福利署資助。而善牧會瑪利灣中心在1968年開始,為10至16歲因在家庭、個人行為或情緒上面臨適應因難,及其家庭暫時無法提供適當管教及照顧的女青年提供院護服務。當中包括家舍照顧及生活訓練、社工及心理學家服務等,期望透過他們的照顧、培育和訓練,協助女青年肯定自我價值,建立積極人生觀,與家人重建良好關係,學習愛己愛人,致力服務社群以及提升自我管理和獨立生活能力等。現時約有60名女青年於瑪利灣中心居住。

記者:郭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