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輪候心臟移植成人及小童 原發性心肌擴張需換心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9/16 01:01

最後更新: 2019/10/17 16:19

分享:

分享:

本港去年共有17宗心臟移植個案,惟近期願意器官捐贈人數減少,截至8月20日,今年只完成3宗心臟移植。(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瑪麗醫院引入全亞洲首個心臟照護系統(OCS system),可令介乎邊緣水平的遺心改善至適合移植水平,冀年均可增加3至4宗換心個案。事實上,本港去年共有17宗心臟移植個案,惟近期願意器官捐贈人數減少,截至8月20日,今年只完成3宗心臟移植,僅超越1998年的2宗。

需輪候心臟移植的成人中,最常見是患原發性心肌擴張,佔超過一半,其次約3成患缺血性冠心病、約1成患風濕性心臟病,其餘屬後天性新陳代謝病,包括結節性心肌病(Cardiac sarcoidosis)和澱粉沉積症(Amyloidosis)。至於小童中,同樣有過半數患原發性心肌擴張,引致心臟衰竭;其餘主因包括新陳代謝病和限制性心肌病變。

目前輪候換心的人累計約60人,當中45人已植入俗稱「人工心」的左心室輔助器(LVAD),未成年的佔4人。部分年紀較大的患者不適合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只能靠機器續命,約6人屬「終極治療」。

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解釋,65歲以上患其他疾病,如中風、癌或腎功能較差的長者,再進行心臟移植手術風險較高,因此選擇用人工心續命,雖然「部機跟一世,唔會等換心」,但病人康復後,仍可過正常生活和去旅行,「飛機未得,坐下火車郵輪無問題」;又稱外國有年長例子,高達70多80歲的長者也可做手術,成功以人工心延續生命。

翻查資料,本地一間私家醫院在2011年為一名患有末期心衰竭的長者,以左心室輔助器作永久治療,為亞太區首例。

記者:陳正怡、王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