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建城牆」 守護嚴重智障人士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9/16 16:06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1

分享:

分享:

羅啟康指,恩光學校和成長中心不時需要外界支持,背後的感觀花園則由郭炳聯夫婦出資。(車耀開攝)

無論流行天后鄭秀文,抑或「阿姐」汪明荃及丈夫羅家英,近月不約而同決定義唱,支持靈實恩光成長中心,填補嚴重智障成人的服務缺口。

現時,全港近2,600名嚴重弱智人士正輪候官方宿舍,上次有人循正常輪候隊伍入宿,遞表後起碼等了15年。成長中心總監羅啟康說:「你會見到條隊係一路一路增長。」

06年創立中心照顧同址學校的畢業生以來,他每隔一、兩年就要公開籌募資金,只盼能至少服務好將軍澳區,

就像建城牆,自己建好自己面前部分,整條長城結合時才能穩固。

鄭秀文汪明荃羅家英 助籌款

62歲的羅啟康大半生獻身特殊教育,91年起執掌恩光學校(下稱學校),照顧他念茲在茲的「細蚊仔」長達26年,迄今退而不休,仍兼職恩光成長中心(下稱中心)總監。溫厚的他明言工作愉快,惟不禁失笑道:「都有壓力呀,所以我個位無咩人敢做。」

嚴重弱智人士每每腦部受損,整間學校約100個學生中,隨時只得幾人能用筷子吃飯。學生18、19歲畢業,羅啟康不想未獲官方宿位或日間服務的畢業生賦閒在家,或迫着入住水平差劣的私營老人院,令身體機能、自理能力極速衰退,更不忍再見有畢業生因獨自離家溺斃的意外,「他媽媽已是全職照顧」,十多年前遂創建中心。

「當時輪候(政府宿位)積累的人可能是1,600、1,700,現在已經係2,600。」中心自負盈虧提供生活、職前銜接訓練,僅獲靈實協會行政支援。學校有政府資助,「錢是左手來、右手去。」相反,現職「真係好似做生意」,要四出替找資金、規劃使費,不自覺說了幾次好窮。

他解釋,即使政府宿位每月成本亦起碼萬餘元,中心卻僅收宿生約8,000元、走讀生5,000元,差額要由音樂會、義賣籌款補足,並靠中心專業治療師「送外賣」,服務有發展或學習困難的青少年和兒童來賺錢補貼。

羅啟康於白沙灣跟學生一起坐小帆船,國泰機師也愛於白沙灣遊艇會訂食物跟小孩開派對。(受訪者提供圖片)

宿位少 無法承諾服務年期

中心現有21名學校畢業生,當中10人是宿生。羅啟康坦言無法承諾服務年期,只能應學校收生和畢業生數目逐年續約,家長皆理解輪候到官方服務者一定會「被畢業」。那麼歷來畢業生最長留了多久?「超過10年呀。」那是因為官方宿舍一般能容納50人,每當有人入住,

直到他死了、搬屋才會離開那間院舍,所以能騰出的空位好少。

羅啟康一方面希望官方可給予援助,令中心資源較充裕,卻亦覺得非政府機構不拿取公帑,能跳出框架創新地服務成年智障社群,或更有利紓困。篤信基督教的他不諱言,中心只想盡力做好當區服務,不會「大想頭」得想一力應付全港需求,

我的信仰是幫得到人盡量幫,聖經上面都講,你有行善的手,就不要縮短你的膀臂。

多感觀統合室以國泰前主席薩秉達(Peter Sutch)為名,能靠燈光和聲音等平復學生和畢業生情緒。(姚沛鏞攝)

當智障兒童一天天長大,身軀愈來愈重,機能亦或轉弱,父母的力氣卻只會隨年月遞減,常因看不到出路而擔心,或照顧壓力大得精神衰弱。「情緒上、精神上都好需要別人支援,所以我們有社工在這裏幫他們」,幸而家長亦關係緊密,更會來校一起替子女擺幾圍小菜慶祝生日。

訓練家長 助齊踏更遠的路

由羅啟康擔任校長起,恩光的安達臣道校園一直開放,家長或工人只要守基本禮儀,隨時歡迎。有時多達三分一學生的父母會前來,大大幫輕了老師的工作,如餵食。

反過來,家長亦可獲物理、職業治療訓練,好好自我裝備去應付子女每年百多天假期,及日後更長的共處時光,否則

(恩光學校)留宿孩子18歲歸家時,你一定係接收到一個陌生人,那時你說不懂照顧,我已不知怎教你。

羅啟康很感恩家長充分信賴中心,留校愈久,告別時愈易不捨得哭起來。他笑謂,家長總叫自己不要退下來,但他實質上確已退休,「能做多久就多久呀。」

時任港督衞奕信的太太(右五)1992年曾到訪恩光的臨時校舍5分鐘,校方不久後獲馬會資助4,000萬元重建。(受訪者提供圖片)

展望未來,恩光將在校址空地籌建新大樓,暫擬增設90個社署資助宿位和30個自資宿位。就能否重演當年傳奇事迹,靠前港督衞奕信夫人5分鐘訪問促成馬會斥資4,000萬元協助重建,羅啟康及公關連連說道言之尚早,他們為月底的《紫釵記》義演忙得不可開交,連下個籌款活動仍未開始策劃,

跟阿姐(合作)已做了一大輪工夫!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付費閱讀),標題及內文經編輯修改。

撰文 : 姚沛鏞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