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義】錯誤食素或引發皮膚疾病 中醫分享素食最佳配搭【附食譜】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12/03 18:1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16

分享:

分享:

陳俊傑中醫師表示,於中醫角度看,每一種素食方式都需講求平調寒熱,以免因失衡而帶來身體問題。

近年茹素風氣愈吹愈盛,有人認為素食較自然和健康,是比肉食更好的飲食方式。但其實選食材、如何煮都有技巧,中醫為大家一一解釋當中的要點。

日前Green Common舉辦素食之「食是食非」晚餐講座,邀來註冊中醫師陳俊傑分享吃素近20年的心得。陳醫師指肉食、素食者都能吃得健康,無分哪種飲食方式較好,只需多加留意。他補充︰

現今世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鼻敏感、濕疹或食物過敏等問題也常見。

食素不代表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而是發病機率相對較小,定期或長期茹素可防止營養過盛的情況。

素肉、味精會加劇濕重

日常飲食要均衡,食材選擇也要小心。於中醫角度看,每一種素食方式都需講求平調寒熱,以免因失衡而帶來身體問題。

要照顧脾胃、食材要夠廣;若素食方式錯誤,如長期生果當正餐,有機會令胃更差、更易胃脹。另外,如選擇不健康的素食食材,即素肉、味精,也有機會加劇濕重,致風濕骨痛、皮膚疾病。

陳醫師指食錯方法,或與體質不符,均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即使間中茹素,也要小心留意。

想健康先要平調

平調講求的是,在食材配搭和煮法上都要有相應調整。基本上豆、菜、菇類及時令水果都要吃,才叫均衡。以下幾點要注意:

  • 魚素食者,因水中之物其性最寒,故易致濕重,要袪濕。
    解決方法:可加紫蘇、陳皮,加強祛濕驅寒的力度。例如中國人蒸魚會放薑、豆豉等。
     
  • 亞洲人吃的菜類大多偏涼
    解決方法:可於煮食的時候加放胡椒粉、薑、香茅等調味料辟寒氣,但不需食用。
     
  • 女生愛生沙律,覺得新鮮又健康,實質較寒涼
    解決方法:外國素食者吃沙律時,多配有洋葱、蒜蓉,這能平衡寒熱,使用黃薑粉都可。
     
  • 濕疹者能茹素,但要慎選食材
    要特別留意菇類,若為鮮冬菇則無問題。如吃乾菇,特別是味道愈香濃的,則不能吃,太濕會使濕疹發作。秀珍菇、雞髀菇等不算太濕,煮食時加放薑片即可辟濕。

若不想影響味覺,飯後配上一杯暖飲如薑茶、紫蘇茶,也能避寒,可加放黑糖或檸檬片,免上火保脾胃。種種做法可減少因吃得太寒涼,而演變成頭暈、手腳冰冷的問題。

此外,坊間的產品如素雞粉、素蠔油、菇粉等,陳醫師都不建議使用。

這些調味料較肥甘厚味,易致口乾、濕滯、生瘡,或皮膚疾病。盡量使用豉油、糖或鹽等原材料,避免吃得太濃味,少食醬汁對身體更好。

飲食習慣要調整

陳醫師指,香港人食量較大,要改變食量稍微困難,但可以調節其習慣。

每星期找一日吃得清淡些、吃少點,或一日三餐中找一餐,吃半流質半固體的食物,如粥。嫌口淡可選百合粥、蓮子粥或瘦肉粥。讓脾胃休息,身體自然有改善,自己煮更好。

可試將咖啡、奶茶換成參茶,避免脾胃狀況。「以一兩片參焗一碗水,飲完再沖一次。兩、三日後若發現無上火、熱氣徵狀,可加至三、四片,如是者,可加至五、六片。」平日工作壓力大,易致肝鬱傷脾,改善生活習慣才可好好養生。

3款入秋推介食材&茶飲

香港秋季濕度變化較大,時濕時乾,故容易引發咳嗽或身癢的情況。因應天氣,陳醫師有以下3款建議︰

鮮百合

  • 作用︰性平、潤肺,可炒食或煲粥時加放,宜於熬粥最後10分鐘放入煲內。

苿莉花桂花紅棗茶

  • 材料︰各款花各8至9枚、紅棗1粒、適量水。(*水的分量可按個人口味而定,濃淡均可,喝完後亦可再加水焗。)
  • 做法︰將所有材料進在杯內,加水焗10分鐘。
  • 作用︰解輕和預防感冒,驅寒及使臉色紅潤,有小量防斑作用,懷孕者切忌服用。

香茅茶

  • 材料︰新鮮香茅1條(或乾香茅亦可,半茶匙)、適量水。(*水的分量可按個人口味而定,濃淡均可。)
  • 做法︰把新鮮香茅切粒,加水煲1至2分鐘。
  • 作用︰解感冒徵狀。

Green Common
世界首間一站式集合超市、餐廳、廚藝教室的綠色素食生活館,並將「Food 2.0」概念帶到香港,引入以植物為本的食材,注重創新及可持續發展。

撰文 : 吳霆俊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