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華醫院為乳癌患者設計「去水腫舞」 冀藉舞動身體防上肢淋巴水腫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9/26 00:00

分享:

分享:

廣華醫院外科部乳病治療中心去年設計一套「去水腫舞」,予乳癌患者手術後藉舞動身體,預防出現上肢淋巴水腫。(陳永康攝)

港婦罹乳癌者趨增,手術電療等或傷及淋巴組織,患者或出現上肢淋巴水腫,置之不理更會影響外觀,增加感染機會。廣華醫院外科部乳病治療中心特設「去水腫舞」,將運動融入舞蹈,冀患者術後藉舞動身體,預防出現上肢淋巴水腫。

68歲吳玉娥20多年前確診患乳癌,並於94年平安夜當日進行左邊乳房切除手術,從此人生亦不一樣。吳女士罹癌前與一般在職父母無異,從事製衣的她日夜忙於工作,「車泳衣有時忙到加班至11時」,同時又要照顧兩名兒子,幼子當時亦只得9歲,坦言根本無暇做運動。

她指,適逢製衣業式微,自己大病後不再工作,一心一意照顧家人,術後一年更開始多做運動,由最初「郁下手腳」、「拉下筋」,到參加水療班、做瑜伽,至今未見術後上肢淋巴水腫情況,只曾於左邊前臂被蚊叮後腫脹持續數天,求醫後已無大礙。

廣華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陳可恩稱輕微水腫未會影響上肢活動,惟情況持續會影響外觀,增加感染機會。(陳永康攝)

本港2016年有逾4000名婦女確診患乳癌,廣華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陳可恩稱,患者接受外科手術及放射治療治療時,腋下淋巴或需切除,淋巴組織亦有機會纖維化或結疤,令淋巴液回流,長遠致上肢淋巴水腫,

12%患者接受腋下淋巴切除後出現上肢淋巴水腫,而接受前哨淋巴切除則有5%。

她稱,上肢淋巴水腫分0至3階段,輕微水腫未會影響上肢活動,外觀亦無異樣,惟情況持續,上肢粗幼會有明顯分別,出現水腫的患手會由上臂、前臂、手腕至手指都會變粗,「觸感上接壓(患手)會凹下,甚至不會回彈」,皮膚亦會變厚,甚至有皮膚顏色轉變。

陳又補充,淋巴循環系統引流淋巴液,帶走人體細胞新陳代謝廢物到體內其他地方,上肢或是胸前一旦被蚊叮咬、有感染,患處不單會出現嚴重紅腫,炎症細胞亦會隨淋巴液帶到其他地方。

吳玉娥(右)確診患癌至今已逾廿年,術後開始多做運動,至今未見術後上肢淋巴水腫情況,左為一級物理治療師李鳳萍。(陳永康攝)

廣華醫院外科部乳病治療中心去年設計一套「去水腫舞」,予乳癌患者手術後藉舞動身體,預防出現上肢淋巴水腫。院方物理治療部一級物理治療師李鳳萍指,改有研究證運動可助癌患康復者,回復體能狀態,而肥胖亦是誘發水腫成因之一,透過舞蹈運動,預防水腫亦可「keep fit」。

淋巴循環系統將體內水份,分流到身體軀幹,再由軀幹到肩膀、手臂及手指,所以(去水腫舞)先由軀幹開始,後到肩膊、手肘,疏通返淋巴。

全套「去水腫舞」分三部分,每部分12分鐘,李鳳萍稱,患者於術後2、3個月已可循序漸進跳水腫舞,每次跳20至60分鐘,一星期3至5次同時配以肌力訓練。

「去水腫舞」的音樂由廣華醫院BandOne樂隊改編及重新混音,計劃更獲東華三院贊助,經一年時間籌備及排練,拍下上肢淋巴水腫舞蹈影片,更上載至YouTube供患者於家中自行去水腫。

記者:陳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