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恩:死海哭牆苦路

City

發布時間: 2019/09/27 03:00

分享:

分享:

到以色列旅行,聽到些名詞都十分淒涼,死海、哭牆、苦路,我跟同行的朋友說,不知就裏,還以為是來吃苦耐勞的。

其實死海以前叫鹽海,因為鹽份含量大約是普通海水的七倍,在舊約《聖經》裏,也將死海叫作鹽海。鹽份這麼重,甚麼魚都活不了,所以叫死海也是貼切的。

哭牆原來叫西牆,是兩千多年前猶太希律王起的聖殿,公元七十年羅馬大將軍提多的軍隊攻陷耶路撒冷,一把火把巨大的聖殿燒得只剩下西面那堵牆。猶太人一見西牆就想起自己民族一千九百多年的大流散慘痛歷史,所以把西牆當成一個念想之地,眼淺的人,到了那裏就會哭,哭的人多了,西牆就被人們稱為哭牆。

現在你去耶路撒冷老城,路牌上還是寫着West Wall,但許多人一開口,就是哭牆。

至於所謂的苦路,是基督徒為耶穌當年揹着十字架上刑場走過的那條路起的名字。當年耶穌到底走的是哪條路,現在已考究不到,如今這條「苦路」,是根據新約《聖經》故事猜想出來的,不一定就是當年耶穌走過的那一條,不過是個信徒對主耶穌的念想,許多人去扛着十字架走一回,非常激動,覺得和主拉近了距離。然後,就去歡樂旅行了。

所以,旅行要做功課,做了功課,在增廣見聞中,更加饒有趣味了。

文章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原題為「死海哭牆苦路」

撰文 : 李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