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芬蘭】芬蘭教育全球排名第一 移居13年港媽︰女兒免費讀IB國際學校

親子

發布時間: 2019/10/11 13:1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19

分享:

分享:

移居芬蘭13年的港媽Mary為了女兒選擇在當地落地生根,更大讚芬蘭教育適合孩子。

芬蘭教育世界聞名,強調孩子愉快學習,同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根本不必父母催谷,令香港家長羨慕。移居芬蘭13年的港媽Mary與芬蘭籍丈夫育有9歲及7歲的女兒,為了兩個女兒她選擇在當地落地生根,更大讚芬蘭教育適合孩子。

Mary大學修讀商科,畢業後在香港工作兩年便到英國攻讀碩士學位,一年後轉至芬蘭實習,就在期間結識了芬蘭籍丈夫,於是決定在芬蘭定居,婚後兩年順利誕下大女。現時大女及細女分別就讀Grade 3及Grade 1,等同香港的小三及小一。

長假期Mary一家會外遊,星期六大多在家休息享受親子時間,女兒星期日則上中文班。(受訪者提供相片)

芬蘭教育尊重孩子

作為填鴨式教育的過來人,Mary坦言對讀書不感興趣,香港教育制度扼殺了她天馬行空的創意。相反芬蘭著重孩子自發性學習,令他們從小自動自覺去做。例如中國人重視禮教,所謂「入屋叫人,入廟拜神」, Mary的女兒較怕羞,回港跟親友見面時,外婆例必要她們先叫人,但芬蘭卻尊重孩子的意願。

芬蘭的老師入到課室會先跟小朋友打招呼,不會要求小朋友先跟老師問好,直至小朋友明白跟老師問好的意義,他們自然會主動做。

芬蘭教育著重愉快學習,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也尊重孩子的意願。(受訪者提供相片)

遇上小朋友在課堂上不合作,老師亦不會勉強他們,待他們準備好就會自行參與。

政府資助免費讀書

芬蘭教育福利優越,學費、書簿費、膳食費全免,不強制孩子入讀幼稚園,6歲才讀學前班(pre-school),7歲上小學。芬蘭的小學以重點劃分,例如有學校分別著重音樂、體育、資訊科技或語文,當中有學校以芬蘭語及英語或瑞典語為主要教學語言。

Mary移居芬蘭13年,生活雖不如香港多姿多彩,但她享受當地的平靜,亦認為芬蘭較適合小朋友居住。(受訪者提供相片)

Mary居於芬蘭北部小鎮奧盧(Oulu),由首都赫爾辛基搭飛機至奧盧約需一小時。赫爾辛基有兩、三間國際學校,奧盧僅有一間,她的女兒就在這間推行國際文憑(IB)課程的國際學校就讀,而全芬蘭只有三間提供IB課程小學項目(PYP)的學校。在香港讀IB學費高昂,在芬蘭政府資助下讀IB國際學校學費卻是全免。

她分享小三大女讀的科目,包括英文、芬蘭語、數學、社會、音樂、體育及美術。芬蘭學校低班不設測考,高班則不定期即場進行「考試」,主要作為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並不計入成績,而低班不設成績表只有評估,讀書壓力大減。

芬蘭地方大,生活被大樹及植物包圍,Mary感覺身體也健康一點。(受訪者提供相片)

功課量少自備補充

芬蘭學校功課量少,Mary指細女基本上沒有功課,即使有功課5分鐘已完成,而大女一周約有兩、三次功課,每次只需10分鐘內做完,對小朋友並不構成壓力。反而是為人母的Mary不知女兒到底學到幾多,

我每次返香港都會買一些補充練習,一周給女兒做兩、三次。

不過,Mary所謂的額外補充其實只是半版題目,幫助女兒溫故知新。Mary於Facebook專頁《芬蘭.媽媽的日常》分享在芬蘭生活的日常,可見兩個女兒讀書沒壓力,可以四出參與活動,體驗生活。

Mary說將來女兒長大後,一家會否仍留在芬蘭居住還是未知之數,她希望體驗不同國家地方的生活。(受訪者提供相片)

Mary與丈夫日常以英語溝通,芬蘭學校一般小二至小三才開始教英語,因此他們為女兒選讀國際學校,課程大約70%英語、30%芬蘭語,希望她們學好英語。Mary的芬蘭語能力足夠應付日常,她平日跟女兒說英語及廣東話,兩個女兒的英語比芬蘭語好,並聽得明大部分廣東話。

樓價合理福利優越

Mary一家四口家住在5,000多呎獨立屋連花園,4年前以不足300萬港元購入。她指當地房價由100萬港元至700萬港元不等,地點佳、較新的房屋約需300萬以上港元。雖然芬蘭的工資及福利都比香港好,但由於當地徵收重稅,扣除稅款後其實工資跟香港差不多。

Mary家住獨立屋連花園,女兒有很大的活動空間。(受訪者提供相片)

芬蘭福利出名好,媽媽有105天產假,爸爸有54天侍產假,另有158天育嬰假可支取7成薪金,父母在孩子3歲前都可以請無薪假。

此外,不少媽媽都想擁有芬蘭的育兒箱(Baby Box),芬蘭媽媽可選擇生育津貼140歐元(約1,200港元)或育兒箱,大部分新手媽媽都會揀育兒箱,裡面有超過50件嬰兒衣服及物品,既實用又貼心。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Mary因在澳門出世,持有葡萄牙護照,到芬蘭可免簽證入境非常方便。芬蘭沒移民政策,只可申請簽證居留,一般有工作、讀書、家庭團聚及創業簽證,於芬蘭連續居住滿4年,才有可能獲得永久居留許可。

記者︰駱秀玲

欄名 : 海外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