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粵音朗讀試逾半母語考生考獲甲等 多人讀錯「香港」

社會 14:46 2019/10/03

分享:

分享:

香港語言學學會發表首屆粵音朗讀測試考試報告,學會粵語拼音小組召集人劉擇明(前左2)。(程志遠攝)

粵語是大部分香港人的母語,惟不少人仍有懶音問題,香港語言學學會及城市大學於今年6月合辦首屆粵音朗讀測試,發現不少考生讀錯「香」、「國」及「得」等常用字眼,朗讀文章的流暢度亦欠佳。

測試要求考生朗讀選定中文單字、多音節詞彙及篇章,從準確度、流暢度及口音純度共3方面評分,分別佔45%、35%及20%,考生完成後可獲發證書,而測試指標是由學會一群語言學家共同制定。

測試要求考生用粵語朗讀選定中文單字、多音節詞彙及篇章,從準確度、流暢度及口音純度共3方面評分,分別佔45%、35%及20%,以甲等至丁等共4個級別評定考生成績,完成後可獲發證書,而測試指標是由學會一群語言學家共同制定。

整體考獲甲、乙、丙及丁等成績的人數分別為62人、59人、9人及3人。申報粵語為母語的116人當中,逾半(61人)考獲甲等成績,被評為「發音清晰準確,使用廣為接受的母語者口音,能完全按照篇章朗讀,非常流暢」,餘下55人獲乙等成績;非粵語為母語者佔17人,逾半(9人)考獲丙等,即是「發音不夠準確,與母語者口音有一定差異,朗讀篇章時錯漏較多,不大流暢」,乙等及丁等分別佔4人及3人,僅1人考獲甲等。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小組召集人劉擇明表示,考生普遍錯誤為太緊張而認錯字眼,例如將「網」誤讀為「綱」;許多人將「伯爺公」讀成「『八』爺公」;部分人有發音問題,例如將「土瓜灣」誤讀為「土瓜『彎』」。許多考生在朗讀篇章時猶豫和停頓,而在流暢度失分,學者估計是平時較少練習朗讀所致;約4成考生閱讀篇章時將「像」的-ng韻尾讀成-n;同時有考生口音不純正,將「香(hoeng1)港」的香字讀成「heon1」、「得dak1」讀成「dat1」,以及「國gwok3」讀成「gok3」。

粵音朗讀試部分試題。(香港經濟日報記者攝)

劉擇明強調,首屆參加者普遍是比較關心自己的粵語水平人士,故考生質素相當高,相信今次考試表現未能反映全港的粵語水平。香港語言學學會有意將粵音朗讀測試恆常化,每年舉辦2次,下月23日將於城市大學舉行第2次考試,明日(4日)傍晚6時起接受網上報名,設150個名額,考試費為250元。劉擇明續指,學會日後會推出更多粵語測試,包括整體粵語水平測試,評核包括非華語學生,以及提供專業測試評核粵語教師對語言學的認識及教學能力。

另外,對於教育局成立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提倡修訂或刪減文憑試(DSE)中文科聆聽及說話卷,劉擇明認為,一般粵語為母語的DSE考生無需接受粵語讀音標準考核,有關粵音朗讀的考核應分工,由學會進行,而他個人亦認為在DSE有必要繼續用粵語考核說話能力。

記者:馮琪雅

香港經濟日報 App

免費即時新聞

立即掃描

搶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