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博士分享皮膚燒傷面積計算法 醫生解構2級燒傷患者傷口最痛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10/04 10:4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20

分享:

分享:

湯博士分享皮膚燒傷面積計算法,人體皮膚可化成100%、十成來計算。

人稱「湯博士」的中大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不時會於其Facebook分享學術知識,昨晚(3日)湯博士引述其教授解剖學的博士同事帖文內容, 解釋燒傷百份比如何計算,並指人體全身皮膚表面面積可化為100%,即「十成」來計算,不明白「超過十成燒傷」如何計算。

皮膚燒傷面積如何計算?

湯博士指,解剖學中有一課教授「外皮系統 (The integumentary system)」,當中包括皮膚及其附屬物,如指甲,毛髮,汗腺等等,教授此課時會講及皮膚燒傷百份比以及損傷深度定義級別。

要估算一名傷者的皮膚燒傷面積,可以用Dr Alexander Wallace創立的「九則計算法(Wallace Degree of Nine) 」,簡單而言即是將總皮膚面積化為100%,即「十成」,整個頭部、左手、右手、左腳前、後、右腳前、後、胸前、腹、背脊上部、下部共11個部位各佔9%,合共有99%皮膚,再加上陰部的1%就是「十成」的全身皮膚。

相片來源:湯博士facebook

皮膚燒傷程度如何評級?

過往TOPick曾就港鐵縱火案,向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查詢有關皮膚燒傷程度的評級,當時涉嫌縱火的60歲男傷者下身著火躺臥月台,獲其他乘客協助撲熄,其褲管燒盡,大腿及小腿皮膚被嚴重灼傷至皮膚剝落,據指他傷勢達三級燒傷。

陳厚毅就港鐵縱火案個案講解三級燒傷的情況,三級燒傷的傷者應該已失去知覺:

應該沒有知覺,成個皮膚已全熟,傷處都會呈碳黃色。

又指燒傷後最擔心出現感染:「如受感染會令傷者休克,嚴重可奪命,視乎幾多皮膚燒傷。」

他解釋,二級燒傷已傷及真皮層,或會出現水泡,同時因未燒斷神經線,傷者會感痛楚;而一般二級燒傷的中度、嚴重傷者及三級燒傷者都需送院治理,三級燒傷者有機會需於深切治療部或加護病房治療,亦需以抗生素或特別抗菌敷料處理,以避免受細菌感染。

至於會否留下後遺症,陳稱,二級燒傷影響真皮層,即使毋需植皮,亦會留下疤痕,甚至出現疤痕增生,傷處皮膚或變硬,影響該處的活動能力。他提醒,如身體起火,應即時以清水或滅火筒撲熄:「可以用水沖洗(傷處),冷卻及鎮靜皮膚,同時亦可沖走污物。」

曾處理八仙嶺火警燒傷患者的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金永強指,2級燒傷可再細分為淺層及深度2級燒傷,淺層會出現水疱,可在7至10日康復,但亦有機會部分真皮層燒傷,要花2至3周才可康復;至於3級燒傷,由於真皮層及神經綫已燒死,傷者不感痛苦。「最痛是2級,尤其是換紗布時,或傷者郁動時就最痛,因沒有了外層皮膚保護,神經綫就最為敏感。」金永強說。

以往計算燒傷的死亡風險是由燒傷面積加上年齡,即等於死亡率。金永強說,不排除仍可用此公式,但近年因醫療科技進步,已少用這公式,如燒傷面積少於5成,死亡率少於1成。

金永強補充,死亡率亦受年紀、抵抗能力,及呼吸系統如肺部是否灼傷等影響,如長者、嬰兒,或如因爆炸、吸入毒煙而致肺部受傷,死亡率更高。

責任編輯:林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