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圍明渠活化 市區首條「親水」渠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0/09 00:00

最後更新: 2019/12/27 17:49

分享:

分享:

渠務署將為大圍明渠進行活化工程,初步計劃在旱季讓市民踩着石頭過河,彎腰可直接觸碰河水。(渠務署模擬圖)

港府近年推廣親水文化,其中渠務署將為大圍明渠進行活化工程,料2024年動工,2029年完工,將成為市區首條做到真正「親水」明渠,初步計劃在旱季讓市民踩着石頭過河,彎低腰直接觸碰河水,並研發智慧洪水預告系統,保障市民安全。

而去年完成改善工程的啟德河,雖做不到親水,但河道鳥類及魚類物種均有所增加。

渠務署活化多條明渠的計劃,除正等待立法會財委會撥款後可於今年年底動工,包括觀塘「翠屏河」活化工程,署方亦已詳細評估各主要河道及明渠的活化潛力,並選出3條,包括大圍、火炭及觀塘佐敦谷明渠。

署方擬將大圍明渠長約2公里的混凝土排水道,活化成大型綠色空間,並積極考慮加入親水活動設施,研究以試驗方式讓公眾進入河道的可行性。渠務署土地排水部高級工程師梁華明形容工程最大挑戰是「擺啲人落去」,因本港全年降雨量達2,400毫米,屬太平洋周邊城市當中數一數二高,為保障進入河道的市民安全,署方擬研發智慧洪水預告系統,利用天文台的「小渦旋」臨近預報系統,並運用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AI)等,研究降雨量及水位上升的關係,估算洪水來襲時間,透過手機向市民發放預報信息。

梁華明說,大圍明渠水源主要是天然雨水,與水源來自污水處理廠的啟德河不同,故相信啟德河曾驗出抗生素超標的情況不會在大圍發生。

另外,署方亦擬為長約1.7公里的火炭明渠進行綠化及美化河道,梁華明指,因應不少藝術家進駐火炭區,河道活化後將以藝術作為主題,加設藝術裝置及設展覽等;長約330米的佐敦谷明渠,亦擬在下游部分的兩旁進行園境美化及建造觀景台,並於上游設水池和魚梯;署方曾表示有意活化屯門河,但梁稱尚要進行更多研究以處理水質的技術性問題。

至於去年完工、活化成綠化河道走廊的啟德河,渠務署工程管理部高級工程師黃可揚表示,比較工程完成後及近月所收集的數據,發現該處鳥類由21種增至28種,魚類數目亦有所增加,今年底會再蒐集相關數據。

記者:馮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