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料氣候變化加劇本港風暴潮 國際專家籲港府應盡快制定長遠適應措施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0/18 21:06

最後更新: 2019/10/27 18:22

分享:

分享:

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上月發表的特別報告指出,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會較1986至2005年高0.84米。天文台台長岑智明坦言,有關數字令人憂慮,預計以往百年一遇的風暴潮,到21世紀末將會變成每年一遇,「情況就好似每年都會有一個『山竹』咁」。

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岑智明坦言,以往百年一遇的風暴潮,到21世紀末將會變成每年一遇。(黃建輝攝)

IPCC過去一年共發表3份特別報告,總結氣候變化對陸地、海洋、冰凍圈及生態系統的影響。最新一份在上月25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已令冰凍圈大範圍萎縮,包括冰蓋冰川質量流失等,若全球碳排放仍無減緩跡象,料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會較1986至2005年高0.84米,較2013年的評估報告的推算高0.1米,升幅達14%。

Hans-Otto Pörtner警告,若碳排放不變,至21世紀末海平面將至少上升約0.6米,嚴重水災與風暴潮將會變得更普遍。(黃建輝攝)

IPCC第二工作組聯合主席Hans-Otto Pörtner警告,若碳排放不變,至21世紀末海平面將至少上升約0.6米,嚴重水災與風暴潮將會變得更普遍,全球多個低窪及沿海地區最受影響,所以各地均需盡快制定適應措施,減低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

他認為,香港作為一個擁有資源及高科技的城市,可採取更積極的適應措施,包括在高危地區加建防波堤、填海延伸現有海岸線、提升土地高度等,政府亦可以參照荷蘭攔海大壩的防洪工程。他強調,由於海平線會隨時間不停上升,有關適應措施應以10年後、甚至100年後的情況而制定。

天文台台長岑智明表示,以2017年及2018超級颱風「天鴿」、「山竹」為例,颱風帶來的風暴潮極具破壞力,又指海平面上升將會加劇本港風暴潮的影響,預計以往百年一遇的風暴潮,到21世紀末將會變成每年一遇。他表示,由多個政府部門責成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正進行多個與氣候變化的研究,加強將來應對極端天氣的準備及應變能力。

記者:陳子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