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成中風病人錯過「黃金3小時」 年輕教師病發兩日後始求醫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0/27 14:08

最後更新: 2019/10/28 12:18

分享:

分享:

中風康復者歐先生(右)及其太太。(陳智良攝)

中風治療分秒必爭,但一項調查顯示,約6成受訪中風病人即使已察覺中風徵兆,亦未有立即到急症室求診,近7成未及於發病後的「黃金3小時」送院,有年僅30多歲的年輕患者更延至兩日才求醫,接受長達9個月治療才回復昔日活動能力。團體指結果反映市民對中風的危機意識不足,延醫可導致殘障或死亡風險增加,籲政府牽頭成立中風諮詢委員會,協調社會各界合作進行相關推廣及教育工作,提升公眾警覺性。

香港中風學會於前年3月至去年8月,訪問250名伊利沙伯醫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的中風病人。結果只有32.4%受訪者在病發後的「黃金3小時」內到醫院求醫,逾3成在24小時後始抵達醫院。約6成病人在察覺中風徵兆後沒有立即前往急症室求醫。

此外,只有半數受訪者曾接觸中風資訊,調查進一步分析,未曾聽過中風資訊或過去沒有中風相關症狀的受訪者,其立即前往醫院求診的意識明顯較弱。

現年36歲的歐先生於去年11月出現頭暈及右邊身體無力的中風徵兆,起初誤以為因傷風感冒致疲倦乏力,其太太雖然曾聽過「黃金3小時」,但亦想不到如此年輕也會中風;直至兩日後的早上,太太察覺他出現口齒不清等病徵,才到醫院求醫並確診中風。本身是音樂教師的歐先生因延誤就醫而減慢復原進度,彈奏低音結他及打鼓時感覺右手不受控制,較難發力,經過連月密集復康治療,半年至9個月始回復昔日活動能力。

香港中風學會今日(27日)發布調查,指約6成受訪中風病人即使已察覺到中風徵兆,亦未有立即到急症室求診。(陳智良攝)

香港中風基金副主席蔡德康形容中風治療是分秒必爭,引述醫學研究指,中風病發後每分鐘會損失190萬個腦細胞,故應盡早求醫,令往後腦部功能復原情況更理想。香港中風學會會長李雷釗指,調查顯示病人因危機意識不足而延誤求診,可導致殘障或死亡風險增加及影響康復進度。

蔡德康形容政府過去甚少進行中風資訊的宣傳推廣工作,主要是由民間團體自發。李雷釗建議政府成立牽頭成立中風諮詢委員會,協調社會各界合作進行推廣及教育工作,提升公眾對中風徵兆的警覺性,加強認知與中風徵兆有關的「談笑用兵」口訣,避免延醫。

記者:馮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