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行山】達人教買行山鞋5大秘訣 拆解試鞋最佳時間【有片】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9/11/11 17:27

最後更新: 2019/12/02 15:42

分享:

分享:

行山達人Sam Tam教大家買行山鞋的秘訣。

秋風起,又到了行山的好時機。不少港人習慣穿平日外出的球鞋或布鞋就去行山,保護性極低,分分鐘會拗柴!行山達人Sam Tam有十多年登山、露營經驗,先後登過台灣,日本,歐洲,尼泊爾,印尼火山等多個地方的山,對不同地方戶外裝備既認知尤其豐富。TOPick請他教大家如何挑選行山鞋,以及拆解買行山鞋時的迷思!

穿波鞋為求舒適,鞋帶未必會綁得太緊,但在行山時容易失去平衡,增加受傷機會,行山鞋的跟部會有補強位置,能夠保護腳腕,因此並不建議穿波鞋或是無鞋帶的鞋去行山。一般鞋的膠較為軟身,未能抓著地面,亦有機會被沙石弄至破損。

鞋底是最緊要的靈魂,鞋底能否防滑就是防止鞋底或跌倒最重要的地方。

1. 依路徑及難度選擇行山鞋

不建議穿波鞋行山,那麼應按什麼準則去購買行山鞋?

Sam表示,挑選時主要留意其鞋底及保護性,可依行山的路徑及難度去選擇。不少港人週末都喜歡去水塘等地郊遊,初入門的朋友可以選擇輕便、簡單的款式,低筒行山鞋會是較好的選擇。

一般入門級別可先選購低筒的行山鞋。(陳永康攝)

要向較崎嶇不平的高山挑戰,甚至要背著裝備的話,Sam就建議揀選高筒行山鞋。如果背著太重的東西,下山時或有機會受傷,高筒鞋的好處就在於能夠保護腳腕,防止拗柴。以上2款Columbia行山鞋的鞋頭會較為硬身一點,踢到石也不會受傷。山路沙石較多,因此要選購有狗牙底紋的行山鞋,在行山時有防滑的效果,亦減低落山時的受傷機會。

這兩款鞋亦有Out-Dry標誌,代表具有防水功能:

如果下雨或經過溪澗,整對鞋也不會入水。

Out Dry標誌代表有防水效果。(劉卓姿攝)

去到較冷的地方行山,如冰島或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Sam提醒要選購功能性及保護性強一點的「極地鞋」,要確保鞋內有足夠的保暖效果。

腳直踩在地上,凍氣會直接向上滲出,鞋底要有保暖層,令整對鞋能夠全面保暖。

如Columbia的行山鞋就有Omni heat表層,利用鋁點科技的物理反射原理使熱能保持。這對鞋唯一缺點是較重,光是保暖層已佔200克,一般行山鞋約200多克至300多克。

出街款的行山鞋(左)與一般行山鞋(右)鞋底上有分別。(劉卓姿攝)

有人或會嫌棄行山鞋的外表,但坊間現時也推出了較為貼近出街鞋的行山鞋。這款鞋保護性較低,鞋底的狗牙不像一般行山鞋深,但已具備基本防水、高筒等功能。

2. 試鞋要睇時辰?

原來晚上去試鞋會比較準確!Sam解釋這是因為行了一整天後,腳會脹大些少,能夠模擬行山時腳脹大後的尺寸。

3. 買鞋要大一碼?

由於行山時雙腳可能會脹大,試鞋時綁緊鞋帶後,謹記要留有一隻手指的空位。Sam表示如果沒有預鬆,下山時或會有頂趾的問題,甚至弄傷腳甲。

Sam提醒鞋帶不應綁太緊。(陳永康攝)

4. 試鞋都要著啱襪

Sam亦提到,比起穿平日外出的船襪,試鞋時一定要穿著行山的厚襪才能試到正確的尺寸。

5. 行山後要立即清洗球鞋?

正常情況下不一定要每次行完山即刻洗,視乎是否太污糟或太多泥跡,用牙刷清洗,或需要時用稀 釋清潔劑。

記者:徐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