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數小時學習光碟 3歲男童600度近視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1/04 00:04

最後更新: 2019/11/04 00:06

分享:

分享: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高級眼科視光師梁美寶表示,最佳驗眼年齡為1歲、3歲及6歲,太年幼小朋友因未能清晰表達,視光師會用玩具吸引他們注意,憑其反應觀察眼球肌肉是否正常。(程志遠攝)

智能電子產品普及,不少家長卻用來當「奶咀」使用,應付哭鬧及「扭計」的孩子;部分家長則冀子女贏在起跑綫,幼小時就要孩子看學習語言的節目,或反損孩子眼睛健康。有視光師指,一名男童3歲便有600度深近視,需佩戴眼鏡,或與其每天看數小時學習光碟有關。有研究指出,學前兒童如每天觀看多於2小時電子屏幕,出現專注力不足的風險,較每天看少於半小時的幼童多近8倍。

世界衞生組織今年初發表嬰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發表指引,建議2歲以下幼童不應使用電子產品,2歲以上幼童每日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也不應多過1小時。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高級眼科視光師梁美寶引述個案指,有一名男童,3歲便有高達600度深近視,因父母希望他盡早學習英語,每日播放數小時學習光碟讓他看。

家長其後因發現孩子經常很近距離觀看事物,便帶他去驗眼,結果便要佩戴眼鏡,父母其後即時讓他減少看光碟。梁美寶表示,因家長本身亦有近視,男童的深近視或是遺傳,但亦不排除是因看太多電子產品引致。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今年4月就發表一項研究,指在2009至2012年間訪問逾2,400個有兒童的家庭,分別在兒童3歲和5歲時進行,並在5年間蒐集受訪兒童的全面行為評估,發現每天看電子屏幕2小時或上的幼兒,相比起每日只看半小時的兒童,患專注力不足問題的風險增加7.7倍。因此,研究員建議幼兒每天接觸電子屏幕應少於30分鐘。

梁美寶指出,大部分孩子出生時均有遠視,但遠視度數會隨年齡減退,但在6歲前有近視則是不常見。據衞生署資料顯示,2017至18年度進行視力評估的19,758名小學生中,就高達81%、即16,049人有近視或其他視力問題,當中更有220學生最少一隻眼有600度或以上深近視。

有研究指,多做戶外活動可減慢近視加深的速度,世衞亦建議學前兒童應每天進行3小時動態活動。但因太陽光中含有紫外光及高能量藍光,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最好戴上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梁美寶表示,一般標示為UV400的太陽眼鏡可有效阻隔大部分紫外光及60%以上高能量藍光。

另外,小朋友應每年進行一次眼睛檢查,梁美寶指最佳驗眼年齡為1歲、3歲及6歲。因太年幼小朋友未能清晰表達,視光師除用儀器檢查外,也會用玩具吸引他們的注意,憑着小朋友的反應,觀察眼球肌肉是否正常;而0至2歲半是初生兒減退遠視度數最快時期,3歲時做眼睛檢查,可看到度數變化,若發現有問題應即時治療;另則應在升讀小一前接受眼睛檢查,以免視力受影響妨礙學習。

理大2012年發表文獻指,若父母雙方均無近視,子女有近視風險為49%;父母其中一方有近視,子女患近視風險為58%;如父母雙方都有近視,子女患近視風險就高達78%。梁指近年不少家長對保護眼睛的意識比以往高,提醒家長如發現孩子雙眼近視度數差距大定必須佩戴眼鏡,否則或錯過改善視力的黃金期,長遠會影響眼睛發展。

記者:郭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