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師承爸爸花牌紮作技藝衝出亞洲 親手為亡父紮遺照相架送行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9/11/29 15:58

最後更新: 2021/12/02 18:55

分享:

分享:

如今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花牌紮作工藝,是「榮基花牌」第二代傳人蔡榮基童年時的「課外活動」,當年經常被花牌師傅的父親要求幫忙摺花牌上的紙花,及處理燈泡等。其實他童年曾厭惡花牌行業,他表示,「其實我小時候並不喜歡這一行,因為自小就接觸這一行就覺得很悶,很髒。」

直到中三畢業後,當時未找到工作的蔡師傅眼見父親開始年老,又找不到師傅幫忙,於是就抱着「幫住爸爸手」的心態入行,沒想到一做就做到現在約30年。

蔡師傅亦會不時與不同的設計師合作,讓花牌擺脫傳統上用作節慶的用途。(曾有為攝)

不過蔡師傅笑言,當時做事不專心,又常埋怨父親「老點」他。此外,他在學習紮作功夫時亦不時「撞板」,經常被父親責罵,不過他總是記得當中的一句:「東西是死的,人是生的」。而這句教誨,亦成為了蔡師傅日後在花牌上力求創新的起源。

慢慢交給你啦,你要用心機去做。這是你的資金,有部車、有間公司、有些花牌,自己要好好營運。

父親說出這番說話的時機,正是蔡師傅年約20歲的時候。蔡師傅坦言當時感覺興奮,但這份興奮隨即被潑冷水。蔡師傅憶述,自己初接生意時,總是被客人質疑自己僅20多歲,對花牌能有多認識,年輕成為了蔡師傅當時的缺點,生意愈做愈差。

他亦曾迷失過,因過份追求花牌產量,而忽略質量。直至某次他被客戶「指住個頭」來罵他所製作的花牌「肉酸」,他才反思自己日後應在產量及質量上取得平衡。

蔡師傅的作品曾遠赴至洛杉磯供當地人欣賞。(受訪者提供)

挫折永遠是成功的養份,過去的磨練亦讓蔡師傅的技術日益精進。2014年獲邀到華盛頓參展,並在當地搭起一個大型花牌,這亦是首次有港式花牌衝出亞洲作展覽。

蔡師傅談到那次經歷仍然自豪,他表示當時曾有一位民族節的外國總工程師阻止他們搭棚,因為該工程師覺得在製作過程中完全沒以螺絲加固的花牌會構成危險。即使蔡師傅表示事先已獲得相關方准許,但總工程師仍然堅持己見。

不過,蔡師傅待總工程師離開後決定靜悄悄開工,最終成功把整個花牌的雛型搭起。總工程師見狀自然怒不可及,一度上前企圖搖動花牌的棚架,但棚架未有被他搖動。他之後甚至開着鏟車過來嘗試推動花牌的棚架,但棚架仍然紋風不動,現場只有鏟車車輪空轉的聲音。蔡師傅談到這裡亦忍不住得意地表示:

好在我們的技術也不失禮。

總工程師其後再對花牌作安全檢查,最終亦刮目相看,舉起拇指大讚蔡師傅,兩人並「化敵為友」在花牌完工後一起搭肩合影。蔡師傅製作的花牌後來亦獲邀到法國、東京、洛杉磯等地展出,看着外國人在他的花牌前合照時,他坦言其實也沒想過自己可以把父親的手藝帶到那麼遠。

父親離世後,蔡師傅親手為亡父紮作一個喪禮用的相架,每一下功夫都是對父親的感情。(曾有為攝)

以父親所授技藝 為父親製最後一份「禮物」

不過每一個兒子心裡,其實都有一份想獲得父親認同的渴望。蔡師傅憶述,父親對他在紮作花牌上的成績一直很少多言,但母親事後卻跟他說,原來父親每天到酒樓喝茶時,都會跟茶客眉飛色舞地談到兒子到外國紮作花牌的「威水史」,蔡師傅這時才有點釋懷,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辜負到父親的手藝。

而把一身絕活都傳授給兒子的蔡老師傅,亦於去年離世。蔡師傅回憶起自己當年在接班後,父親偶爾會到工場幫他紮花牌。他曾經問過父親:「不如你去旅行休息下吧?」但父親總是操心地指:「我到時死去的話就沒人會幫你紮,那時你就沒花牌用」。直到父親現在真的離去了,蔡師傅在親手為父親紮作喪禮用的相架時,心裡一直這樣回答父親:

老豆不用擔心,花牌其實我已經都會紮,我只不過是因為懶才不去紮,很多東西其實我都已經學會,真的不用擔心。

蔡師傅不時與學校合作推廣花牌。(受訪者提供)

父親的離去亦更加堅定了蔡師傅推廣花牌的決心,除了繼續紮作花牌外,蔡師傅現在亦會到學校舉辦工作坊,讓學生親手製作小型花牌,亦會和一些導賞組織合作,讓大眾參觀他的工場,了解花牌背後的紮作過程,盡力將花牌推廣給不同人士認識。對於花牌的未來,蔡師傅斬釘截鐵地表示:

不可以悲觀,一定要樂觀,你悲觀就玩完。

一直看着父親背影成長的蔡師傅,現今已成為獨當一面的花牌師傅。(受訪者提供)

父親當年的教誨,蔡師傅一直銘記在心。(受訪者提供)

記者:吳梓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