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走過也門加沙救助戰亂中弱勢孩子 前公院護士從禍亂中看到生存希望

健康資訊 12:25 2019/11/09

分享:

分享:

Sylvia原本是一名公立醫院護士,2015年起毅然投身海外救援工作,救助傷患。

幸福非必然,看似陳腔濫調的一句話,但有經歷的人自會明白箇中道理。曾雅詩(Sylvia)原本是一名公立醫院護士,也是香港紅十字會「香港人道新力量2019」得獎人。數年前尼泊爾發生7.8級大地震,讓她毅然投身海外救援工作,踏入災區救助傷患,隨後又陸續到不同戰亂頻仍的落後地區,繼續助人使命,在一片禍亂中,反而看到生的希望。

Sylvia在2015年首次參與海外救援工作,踏入災區救助傷患。(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天災疾病、戰爭,既沉重又好像很遙遠,熱心助人的Sylvia卻選擇從安穩生活環境中,走入未知領域提供救援服務。2010年畢業成為註冊護士,Sylvia在公立醫院做過內科、老人科,偶然間經朋友介紹後再上網翻查,得悉紅十字會有境外醫療服務,便決定參與其中:

我覺得自己性格和能力都適合做護士。在一些落後、有天災的地區,會更加想去幫助特別有需要的人士。

Sylvia曾與來自世界各地如挪威、澳洲、加拿大同事共事。(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第一次參與任務,是2015年尼泊爾地震後為時1個月的救援工作,Sylvia當時也有心理壓,憂心與同事相處不來,也擔心難以適應語言文化。在接受了事前訓練,理解到工作可能遇上的困難、概念精神等,她就正式出發。

通常有20多個海外同事,再加上當地醫生及護士,人手尚算充足。而雖然有許多海外同事,但相處並不困難。英文未必是主要溝通語言,不過只要慢慢聽和講,其實也應付到。

Sylvia曾與來自世界各地如挪威、澳洲、加拿大同事共事過,2016年起亦陸續到南蘇丹、伊拉克、也門、加沙、孟加拉等地參與救援。所幸家人也很開明,支持她的工作。由於所到之處都較為落後,醫療物資亦比較基本,令她不禁嘆息:

當地欠缺一些大型醫療設備和儀器,有時也會想,如果身處香港,可以幫到病人更多。

海外救援團隊踏足之處,都是比較荒蕪落後的地區。(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最令Sylvia痛心的是,許多患者因當地醫療機構不足,或欠缺醫療常識,處理不妥或延醫而導致日常小傷口受感染,演變成嚴重潰爛,不得已甚至要截肢。

最難過是看到許多小朋友因戰爭而受傷,一個爆炸、槍傷,小傷口慢慢變成一個嚴重損傷。

Sylvia憶述,曾經有一名6、7歲的小男童在父母陪同下,來到她工作的醫院求診。當時男童其中一隻手掌對下位置已經發黑,用三角巾固定手部,而手肘位置發腫。只是因一個小傷口沒有處理好,導致嚴重發炎,最後經醫生診斷,男童要做手術截去手部發炎位置。

在這片地區生活已經很困難,他失去一隻手,我想像到之後的路會更難走。

Sylvia最痛心是小朋友因缺乏適當治療,由小傷口演變重傷。(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男童截肢後康復期間,Sylvia偶然發現一件事,使她感觸良久。當時有一名較年幼的孩子跌倒嚎哭,這名截肢男童見狀,隨即用另一隻完好的手,抱起這個小朋友,安慰他,令她大為感動。

當下覺得即使他活在惡劣地區,依然很堅強,很感動,亦感到與香港落差實在很大,在一個物資接近零的地方,他們對生命的希望比我們更多。

記者:陳昊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