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夥醫護NGO推廣大自然療程 盼50個慢阻肺病患者家庭受惠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1/20 17:47

最後更新: 2019/11/21 13:22

分享:

分享:

有機構為慢阻肺病人舉辦全港首個大自然健康處方,盼以藥物外的方法助患者改善病情。(洪芷晴攝)

踏入11月秋冬季,容易患上感冒,更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人士面對疾病急性發作的季節。治療該病的方法除了依賴處方藥物,更可以適量運動及接觸大自然助紓緩症狀。有機構舉辦全港首個「慢阻肺,唞氣好生活」社區計劃,為慢阻肺人士及其家人提供以生活體驗為主的大自然健康處方,盼為患者提供藥物以外的護理。

慢阻肺病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氣管疾病,患者因呼吸道阻塞及收窄而常出現長期咳嗽、咳痰、氣喘及呼吸困難,導致肺功能下降。於本港逾5萬人士確診患有此病,屬本港5大致命疾病之一,現時治療方法大多靠處方藥物舒張氣管及減低炎症,惟患者的活動能力仍大受影響。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及醫護行者共同舉辦全港首個「慢阻肺,唞氣好生活」社區計劃,為慢阻肺人士及其家人提供以生活體驗為主的大自然健康處方。計劃由專職醫療團隊為已確診慢阻肺病人作評估及跟進,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等,為患者評估身體狀況及能力,為其調配合適的大自然活動,並會舉辦不同的飲食、運動及個人管理等工作坊,提高患者及其家人對該病症的認識,協助他們尋找合適的活動以紓緩病情。

醫護行者主席兼外科專科醫生范寧表示,不少慢阻肺病人都是65歲以上的長者,因患病令他們「連說話都沒有氣力」,即使慢行都會感覺非常吃力,且會不斷氣喘,導致他們經常留在家中不願外出,長期亦會影響其社交生活及身心健康,生活質素亦相對下降。

他指,外國有不少醫生為該類病人處方藥物同時,亦會因應其身體狀況及能力為他們處方接觸大自然,「好像定時吃藥般,叫他們一星期去數次公園,每次待數十分鐘」,大自然具有治癒功效,更適用於針對慢性疾病,不少歐美國家研究發現經接觸大自然後,患者的血壓及精神壓力會壓低,令其情緒得到改善,「甚至連咳嗽次數都相對減少」。

「慢阻肺,唞氣好生活」社區計劃於本月展開,為期半年,費用全免,活動包括梅窩郊遊、田園種植及創意煮食等,現正招募約50個家庭參與。機構盼經參與計劃後,患者會願意主動接觸大自然,除可改善病情,亦可提升生活質素。

記者:洪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