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升學】兩子女澳洲升讀高中再讀大學 社工媽媽用3年培訓出國能力

親子 11:17 2019/12/05

分享:

分享:

黃耀瑜(Carman)花了3年時間為子女裝備留學。

到底要幾多歲出國升學,才叫最適合?註冊社工黃耀瑜(Carman)認為孩子出國是一個家庭很大的決定,需要花時間作出長遠的預備。她一對子女分別在中三後到澳洲升學,她謂大女由中一已想出國,細仔原本不願意,但在暑假到澳洲學了一個學期英語,感到當地教學法適合自己,大大改變了學習態度及方向。

Carman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青年領袖、國際及內地事工服務事工執行幹事, 25年來在前綫培訓青少年,對青少年問題有深刻了解。其兩名子女年齡相隔兩年,在中三後同到布里斯本入讀一間私立中學。大女早於中一已提出升學意願,Carman謂當年感到未是時機而拒絕。

踏入青春期孩子價值觀仍未鞏固,另外語文及書寫能力也未夠扎實,故建議她多等幾年。我當時回應她說︰媽咪認為這時候不是太適合。那刻囡囡是不開心的,更曾因此鬆懈學習,故大家磨合過一段時間,盡量向她解釋媽媽想法。

直至中三後,大女經由升學代理,選擇到華人較少的布里斯本升學,之後姐弟分別考入當地的大學,家姐現已是運動科學系大四學生。

用3年鍛練出國能力

Carman強調小朋友出國前,很多父母較着重語言能力,她作為社工,卻最着重子女有沒有良好價值觀及自主思考。她認為有幾項能力,家長是需要協助子女在留學前培訓,包括自律、解難能力、獨立做家務、懂判斷是非,以及表達自己,故她曾花了3年分別為子女刻意鍛練。

當年每天下班後,請他們分享當天新聞,主要是聽聽他們的立場如何,能否分析好壞;另外,放工後帶子女去街市,指導他們盡早學會煮飯。

因出到外面,朋友的影響大過父母,他們有自己判斷才不會人云亦云,故他們早一點分辨是非,那樣去哪裏我們都不必擔心。

一對子女初中時已能為我們煮飯,自理能力頗高,她謂他們會入住別人家庭,懂自理會給人家讚,也有助投入學習生活。

另方面,因英美加澳都免不了遇到中外有錢子弟,駕駛名車代步,她謂孩子應要有足夠心理質素面對,以免因感到自卑而有可能會怪父母。

故我們也曾跟他們分析︰父母只是打工仔,死慳死抵才供到他們出國讀書,故要珍惜!

她笑言即使子女已長大成年,但關係跟朋友無異,這是大女兒5年前給她寄生日卡。(湯烦強攝)

Carman也坦言,供子女出國,支出不菲,當時姐弟每人每年的中學學費是2.8萬澳元,加上寄宿家庭約每年1.4百萬,大概每年支出4.2萬澳元(以當時兌換率平均8.2計約34萬);而大學每人每年學費約3.4萬澳元,租屋連生活費約2.5萬澳元,共計每年澳元$59,000(以當時兌換率平均5.5計,約用32.4萬港元)。 

真實體驗當地文化

她回想今年唸大二的細仔本來不想出國,當年細仔成績較家姐優勝,曾希望留港考大學,為家人慳錢;直至中三暑假到家姐就讀的中學上summer school,感到教學法鼓勵學生求知,並非考試導向,最終決定到當地升學。

弟弟共轉過兩個寄住家庭,在第二個家庭也遇到挑戰,屋主煮飯極難食,他最後決定選擇忍耐,弟弟告訴我,他學會執生,如盡量自己預備,或婉轉告訴對方已夠食之類。

她笑言弟弟到澳洲後的求學態度和興趣,有很大轉變。

他本來對文科較有興趣,但香港教學法過於重視考試成果,弟弟曾反映老師對他的發問表現冷漠,因跟考試範圍沒關,令他失望。他到澳洲後更享受自學,高中的選修科有不少選項,比香港有更大闊度。

弟弟後來選修會計、經濟、物理、化學,因理科成績優秀,所以大學選擇修讀Medical Imaging,期間更曾替兩位當地同學義務補習,對方因而學習明顯升級。Carman感受到兒子對替人補習很有成功感。

弟弟只要求對方有進步便請他吃飯;那裏大家較能無分彼此,競爭氣氛不大,而且教人自己也學到很多。

澳洲中學要修體育,有不少野外活動和露營訓練,運動項目有不少選項,兩姐弟都有選學高爾夫球,她謂子女曾稱與同學行山,並笑謂即使同學是肥仔肥女,亦相當厲害,他們根本無法超越。

Carman 25年來在前綫培訓青少年,對青少年問題有深刻了解。(受訪者提供)

希望子女享受留學

Carman在美國讀大學,她強調其實出國成功,不只是看中學成績高低,而是看決心。

下了決心出去的人會用心去跨越障礙。故那怕在香港成績如何低,去到自然有爆炸力。

她舉自己為例,當年因家人只可供應到學費,她積極去找兼職。

大學4年我邊讀書邊找保母兼職,因為有口碑,故有不少轉介,不但賺到生活費。

但她也強調當年自己為讀而讀,背負極大抱負完成學業,感到沒真正享受留學生活,故並不想子女錯過。

因我不要求他們要考名校,或要讀到很好成績回來,他們生性,融入別人的生活,這樣已足夠。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