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掃地機械人」用10分鐘揚塵濃度高6倍 恐增患肺部疾病風險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2/04 13:52

最後更新: 2019/12/04 18:15

分享:

分享:

台灣一項研究指,室內使用「掃地機械人」10分鐘會使室內揚塵濃度增加6倍。

不少人會選擇使用掃地機械人幫忙打掃,但台灣一項研究指,使用掃地機械人有機會令室內空氣更差,例如在密閉空間使用掃地機械人會使室內揚塵濃度增加6倍,微細懸浮粒子(PM2.5)增加2倍,恐增加患上肺部疾病的風險。有醫生建議,使用吸塵器具時要配戴口罩。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在11月29日發表2019年「室內環境品質健康危害因子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計劃」。研究於一個室內密閉空間的進行,期間並無開啟任何通風系統,測試掃地機械人及吸塵機清掃分別運作10分鐘及5分鐘,以兒童爬行高度(45cm)與站立高度(75cm)測試空氣品質,同時檢測微細懸浮粒子(PM2.5)數值。

吸塵時的微塵可直接入肺部

研究發現在吸塵時所引起的揚塵,會依據顆粒大小分為懸浮粒子(PM10)以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其中PM2.5因太過微細,或會直接進入到肺部肺泡區,甚至於更深處的位置,恐會引起肺部疾病風險。

結果顯示,以45cm高度為基準測量時,在掃地機械人運作10分鐘後所引起的揚塵濃度最高達到6倍、PM2.5增2倍;使用吸塵機5分鐘所引起的揚塵濃度則為13倍、PM2.5濃度則增3.33倍;至於75cm的高度,在吸塵機與吸塵機機人打掃期間,PM10 與 PM2.5 揚起的濃度,較背景值高出近2倍。

專家:沒有人時才用掃地機器人

負責研究的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副院長林瑜雯表示,掃地機器人揚塵量雖然比吸塵器低,但吸塵器具只要一啟動,污染物的濃度就會上升。她建議,在操作吸塵器具時,應避免站在出氣口後方,如果是使用掃地機器人,也應在家中無人時才使用。如需回到室內,最好等清潔後約90分鐘再進入。她又建議室內應保持空氣流通,以降低污染物的濃度。

醫生:吸塵引起的塵蟎排泄物可致敏

耳鼻喉科醫生顧德政指,使用吸塵工具吸塵時所引起的塵蟎排泄物可致皮膚過敏,例如鼻敏感、眼敏感等。他提醒市民,選用吸塵工具時,要留意它的過濾設計,如過濾得不好可令塵蟎在空氣中散播。在倒掉塵蟎時,開蓋式的吸塵工具比用吸塵袋的吸塵工具更易接觸致敏源。他又指,最好不要在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士前面使用,而使用者在吸塵時亦最好配戴N95型口罩阻隔塵蟎。

責任編輯:郭詩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