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工作壓力大患上抑鬱 80後港男走出低谷:情緒病像感冒會痊癒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9/12/05 17:0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16

分享:

分享:

Kyle跨過抑鬱症和焦慮症的低谷,重拾快樂。

情緒病是一種不形於外的病,越來越普遍。從事文職的Kyle在2年前出現頭暈、胃痛、作嘔等症狀,卻遍尋不到病因,直至一次看診時,醫生一句話,一言驚醒夢中人。他才意識到自己患上的,不是肉眼可見的病,而是焦慮和抑鬱症。在患病期間,Kyle由起初抗拒,到後來主動尋求協助,認識和接受自己,成功擺脫心中束縛和枷鎖。

Kyle前年得悉患上情緒病,初時未能接受。(湯炳強攝)

「明明是胃痛,為何說我有精神病?一定是醫生痴線。」Kyle是在2017年11月開始,身體出現頭暈、冒冷汗、胃痛、作嘔、肌肉疼痛等症狀。然而檢查報告結果卻很正常,醫生於是告訴他,焦慮症有類似症狀,建議他去看腦神經專科,卻令他難以接受。

我缺乏常識去理解,究竟情緒病是怎樣一回事。我以為不開心就是抑鬱症,重拾快樂就是醫好了,患焦慮症的人就不要太擔心,但原來不是這麼簡單。

37歲的Kyle從事IT行業,他自言是一個責任心重、對工作有追求的人,很害怕失去工作,習慣強迫每天加班3、4個小時,無形中造就成工作壓力。他又經常擔心會生病,不希望拿病假影響工作,所以動輒就要看醫生,即使流鼻涕也要求醫,漸漸地簡單一個胃痛,就認為自己體內生腫瘤。

有段時間,一有病就會去醫院,怕自己有癌症,一個星期有1、2晚會去急症室。當時周邊所有事物,都能觸發到對死亡的焦慮,在街上見到一輛殯儀車,就很怕自己會死。

Kyle自言是一個責任心重的人,無形中造就成工作壓力。(湯炳強攝)

Kyle直言,情緒問題緣自對事業、家庭和將來等一系列憂慮,有3、4個月一放假就躲在房中鎖門,不想見人,也不想談話,每晚睡覺時感到身體在震動,好像全身血脈在跳動,持續失眠。這種症狀蔓延至上班時,Kyle試過躲入廁所內哭泣,覺得忍受不了,埋怨身體為何變成這樣,令自己不能上班。

當時對這個病未有許多認知,只是覺得我比許多人都好,不是最差,為何會有這個病?最怕讓人發現自己冒冷汗、打震,曾經擔心過自己患伊波拉,不明白為何會一直流汗。

腦神經專科醫生為Kyle處方血清素藥,整個療程需時1、2年,視情緒狀況是否穩定可考慮進一步減藥。他又有到公立醫院輪候精神科門診,但因排期需時,另外到私家醫院求診,卻難抵每次2000、3000元的高昂診金。

Kyle認為情緒問題能否改善,最主要是看自己是否Step Out。(湯炳強攝)

經朋友介紹下,他接觸到新生精神康復會的情緒支援服務「情緒GPS」,經網上評估後很快被約上門進行輔導,去年4、5月起,前後合共做了11、12次輔導,由專人聆聽和分析他的憂慮,同時教授他減壓方法。

甚麼是減壓?很簡單一個深呼吸,就可以抒緩情緒和放鬆。與其一日無止境擔憂,不如用數小時去擔憂。人人都會擔憂,要學會在特定時間內處理。有擔憂時,是否當下要擔憂?做工作到忘形時,不如嘗試深呼吸、停一停。

Kyle在接觸新生會服務後,情緒問題指數從最高8、9分,下降到正常水平。他感激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持,目前已走出來,正面面對自己,面對疾病。

現在有很大改善,但最主要是看自己是否Step Out(走出來),吸收意見後要聆聽、理解和做出來。情緒病好像傷風感冒,人人都會傷風感冒,而傷風感冒也有痊癒的一天。情緒病不是一種看得到的病,關乎思想、行為,無形地貫穿一個人,只要大家肯勇於面對、尋求協助,其實世上有許多機會可幫到自己。

記者:陳昊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