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設施檢查增應對極端天氣 土拓署斥資400萬引入2項新技術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2/10 00:10

最後更新: 2019/12/27 17:50

分享:

分享:

土拓署去年中引入兩項海事檢測新技術,冀可為全港海事設施進行5年一次常規檢查。(林宇翔攝)

為應對因極端天氣而增加的海事設施檢查工作,土木工程拓展署斥資400萬元去年中引入2項新技術,將複雜的海事檢查大幅簡化,並希望未來將非常規的海事設施檢查,改為定期5年一檢。

現時土拓署負責維修全港長約127公里的海堤和防波堤,以及318個碼頭和登岸梯台。當中海事設施的水下檢查,主要由海港工程部的潛水隊員執行,甚少常規詳細檢查,遇天災事故有需要才會檢查。而碼頭方面,承台結構的檢查需搭建臨時工作台,如碼頭較大,甚至要耗資逾百萬。

以上檢測方法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亦受制於海底能見度和潛水員體能。為節省成本和應對極端天氣,土拓署去年中引入已在歐美國家使用的兩項海事檢測新技術,包括一套由多波束測深儀和激光掃描儀測量系統組成的綜合系統,以及2套圖像聲納儀。署方希望引入新科技後,可為全港海事設施進行5年一次常規檢查。

多波束測深儀和激光掃描儀測量系統均是安裝於海事測量船的工具,前者會發出聲波探測海床;後者則以激光測量水上地形。署方收集兩種數據後,會製作顯示地面和水下的三維模型,加快檢視海事設施的狀況。

土拓署高級土地測量師洪廣霖指,綜合系統好處在於快捷全面,檢測1.5公里的海堤僅需1小時。然而,系統的解像度仍較低。

圖像聲納儀則透過在海底發出聲波,並將收回的聲波轉化成數碼圖像檢測工具,其最大優點是就算水域能見度低至零,仍能清晰地轉化成影像。

記者:陳梓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