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女性癌症殺手】港女發現乳房有粒狀物體 檢查後確診乳癌第4期擴散至盆骨
發布時間: 2019/12/19 15:1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15
本港有外科專科醫生表示,乳癌繼續成為香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殺手」,發現香港女性患者的發病年齡較其他地方年輕。有最新醫療研究發現,採用傳統荷爾蒙治療和「停經針」外,再配合標靶藥物作合併治療,有助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約3成。
今年43歲的曾小姐於2016年5月發現左邊乳房有粒狀物體,但體積不大,身體亦無不適。後來曾小姐接受外科醫生為她進行乳房手術前,又發現癌細胞已擴散至盆骨,單靠手術已無法完全清除癌細胞,證實為第4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向曾小姐解釋治療方案,一是進行傳統電療和化療,二是參與藥物臨床試驗計劃。
患者接受合併治療後 乳癌縮小58%
曾小姐對化療有所保留,擔心有一定副作用以及治療過程辛苦,自己難以長期接受治療,最後決定進行合併治療。她形容治療副作用輕微,只是偶爾感到疲累和頭髮變得稀疏,但不算嚴重,外觀與常人無異。治療半年後,曾小姐的乳房腫瘤縮小了58%,盆骨的骨擴散情況穩定,並沒有惡化。而曾小姐由接受合併治療至今已3年,情況穩定。
7成患者於42個月後仍然生存
外科專科醫生張淑儀表示,在傳統的荷爾蒙治療和「停經針」上,可配合標靶藥物抑制劑作合併治療。研究團隊於香港、韓國、新加玻及台灣等地進行研究4年,發現接受合併治療的患者中,約7成患者於42個月後仍然生存,相對單獨接受荷爾蒙療法的患者,約43%可生存多於42個月,降低死亡風險約3成。合併治療亦可推遲患者進行化療時間,接近三分之二使用合併治療患者,在42個月後仍未需要做化療。
香港乳癌患者較美國年輕
另外,衞生署數據顯示,2017年女性患癌個案中以乳癌患者最多,新增個案達4,373宗;次為大腸癌,新增2,332宗;第三為肺癌,新增1,931宗。乳癌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2017年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7歲,55歲前發病的患者佔43%,反映香港乳癌患者年紀一般較輕。比較香港和美國的乳癌個案,在20至44歲的年輕組別中,香港患者比美國多出60%,香港患者的發病年齡中位數亦較美國患者年輕5年。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楊明明解釋,香港年輕女性患上乳癌風險較高,與她們工作、生活、運動習慣有莫大關係,主要因素包括缺乏運動,較常進食肉類或奶類製品,壓力大及未曾生育等等。
更多乳癌報道,即睇:
記者:林卓昕、黃泳欣
【特約延伸閱讀】乳癌腫瘤基因表現檢測幫助評估復發率 治療乳癌 化療非必要
【抗癌醫療健康新知 #醫健 話你知】http://bit.ly/2GgE0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