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尖子】科大環球商業畢業棄入投行 孟加拉裔港生赴牛津讀博士:舒適生活不是真正成功

親子 16:38 2020/01/03

分享:

分享:

科大環球商業畢業的戴克勤,將赴牛津讀博士。

戴克勤(Siddhartha Datta)在DSE不是取得5**就是5*,最差也有5,他原打算報讀醫學院,可因不懂中文,難和本地病人溝通,遂打消念頭,轉報科技大學有「神科」之稱的環球商業管理學士學位課程。

他自學電腦、寫程式,成為瑞信去年唯一一個本地實習生,又剛取得全球聞名的羅德獎學金,去牛津大學攻讀電腦博士學位。

每當我跨過障礙,發現香港獎勵(reward)我,獎勵抓緊機會的人。

【延伸閱讀】【英國升學】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得主公布 少數族裔科大生獲資助升讀電腦科學博士

戴克勤約10個月大隨父母由孟加拉移居香港,「我們住在一條小村莊,不肯定那兒有沒有醫院」。他在香港長大,沒學過中文。

孟加拉移民 重教育寧捱貴租

他的爸爸在孟加拉是會計師,僱主告訴他在港有公司,於是父親帶着母親和他於99年來港,本在家鄉任職幼稚園教師的母親,變為家庭主婦,3年後妹妹出世。

4、5歲左右的Siddhartha。他和妹妹自小勤力讀書,兩人在本地著名中學就讀。(受訪者提供圖片)

父母常督促他和妹妹讀書,望他們的前途好過自己,在社會階梯攀升;本可在孟加拉過中上產的優渥生活的父母,甘願來港掉落另一個階層,盡量撙節,錢都用於子女教育。他們來港後一直在油麻地居住,即使業主加租一倍,想乘機趕走他們,父母都堅持續租,亦不遷去租金較低的西貢、元朗,

他們認為,近學校最重要。

他們一家聽人說九龍有間很好的資助男校,戴克勤就報考,考進後,父母獲友人告知,方知道學校有多好,並有個很大的校園。

戴克勤在中學年年考全級前10名。中四後,同學紛紛補習,備戰DSE,成績突飛猛進,「我不懂中文,不能讀補習社」,他惟有繼續苦讀。他本來首選醫學院,但當打聽到,不懂中文會妨礙他成為醫生,他決定讀科大環球商業管理。

未幾他發現對電腦科學很有興趣,擅寫程式,解決他人的問題,他寫過一個聊天機械人協助人克服分手之痛,有逾200人用。

這是有形(tangible)的輸出,不像考試,辛苦讀書,取得高分,然後考下一個試;不像做律師,取得有影響力的客戶,建立track record。

他在加州柏克萊大學交流6個月期間,參加了由Cal Hacks主辦的大學hackathon,參加學生數以千計,有來自史丹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頓等。他的團隊設計了一個連接電腦、能識別影像的眼罩,能協助認知障礙症病人找尋物件,團隊最終勝出,告訴他縱然是商學院學生,他不是差勁的電腦科學家,「最少在全球層面,接近最出色。」

自學電腦程式 技壓全球精英

要留意的是,他的電腦知識全是自學!今年科大畢業後,他以學士之身,直赴牛津攻讀電腦科學博士學位。

Siddhartha在加州柏克萊交流時參加時裝表演,穿上傳統孟加拉服裝。(受訪者提供圖片)

戴克勤用「self-directed」形容自己,中二的數學老師是其榜樣。中一時,他數學不佳,深信不遺留任何一個學生的數學老師,放學後細心教他,「不是教如何得到正確答案,而是令我明白為何要正確」,例如工程師計算不精準,可以導致傷亡,這精神深植他心中,因此想做一樣東西的時候,他都學習透徹;愛上電腦後,他可以研究演算法至清晨4、5時,「那是內在的驅動」。

去年暑假,瑞信請了16個實習生,戴克勤是其中之一,亦是唯一一個本地生,其餘皆來自哈佛等長春藤聯盟名校。他在銷售及交易部門寫程式、軟件,實習收入已是他父親的月薪的2、3倍,不禁有些飄飄然,覺得接近香港社會的巔峰,畢業後在投行工作,家人就可過舒適生活,但他很快發現,投行給他

虛假的安全感(false sense of safety)。

瑞信實習 反思人生非僅為錢

瑞信位於ICC的90樓以上樓層,每當有雷雨,從辦公室望出窗外,雲層在腳下,他看見一些灰髮華人交易員,自覺極有權力,賺很多錢,身處社會頂尖,「地理上確身處極高位」,但他們其實和富豪身家尚有大段距離。實習期完時,他反省多遍,

那像個回聲室(echo chamber),人人覺得很開心,喜歡搵錢,假如我未來5、6年都是做這些(工作),我實習時已做過,為何不走遠些?

因此他決定去外地深造。「有舒適生活不是真正的成功。對我來說,真正的成功是我引以為傲的東西。」小時候,好成績令他自覺成功;他在大學時,設計了能助他人的軟件或程式,他覺得成功,

隨時間過去,如我能令社會改變,改善很多人的生活,就是我的成就感。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付費閱讀),標題及內文經編輯修改。

撰文 : 張少貞 經濟日報記者